第一步——观茶:珠光乍现。
第二步——煮水:轻灵浮动。
第三步——净杯:浸温壶盏。
第四步——置茶:王子进殿。
第五步——入水:直落千丈。
第六步——敬茶;分杯奉客。
第七步——闻茶:清香绕鼻。
第八步——赏汤:赏叶观汤。
第九步——啄饮:细品爽鲜。
第十步——续品余韵。在品
第十一步——三饮成趣。红
第十二步——论茶谢客。
扩展资料:
形成由来:
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
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子野,即潮州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
后又经历次战争动乱时之人口迁徙,特别是宋末朝廷南迁,文天祥兵败于潮州,更是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潮州,如潮阳笛套音乐等。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迁。历次的人口迁入,把中原的饮茶习俗也随之带入潮州,融本地民风习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渐成型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夫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夫茶泡法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百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春风拂面(乱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鉴赏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吕啜甘霖(喝茶):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唯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注:铁观音如果选用工夫茶具来饮用,时间把握如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约30-40秒,第三道约50秒,第四道约60秒,第五道约80秒,第六道约120秒,第七道和第八道根据个人的口味来把握,还有水温以90oC~100oC沸水为佳,选用山泉水饮用效果更佳!]
泡功夫茶的六个步骤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