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一省二院指的是什么?

2025-03-30 03:43: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元朝一省:中书省
二院:枢密院、宣政院
宋朝二府:政事堂、枢密院
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管理全国财政
二院,左右丞相枢密院

2014-10-19 13:23
宣政院

2014-10-19 13:23
采纳我吧,谢谢你呢,希望你能够努力学习,加油哦!

2014-10-19 13:25
中书省总领朝政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废除了过去的部落首领会议制,参照宋、金旧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封建官僚机构。《元史》记载当时的职官制度时说:“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表明,元朝的中枢权力汇集于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元朝设中书省总领朝政,其间虽三次设置尚书省与之并立,但不久就都撤去了。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必以皇太子担任,但也是虚衔,实际是以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下有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右丞相必以蒙古人充任。
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枢密使例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衔,实际上由枢密院副使、同知枢密院事主持院事。
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各二人为其长官。下设殿中司和察院。殿中司以殿中侍御史统领,掌管纠察朝会失仪及百官过失。察院设监察御史若干人,掌监察地方,以后改称肃政廉访使。元朝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凡燕南河北道等内八道,由察院派肃政廉访使常驻地方,负责监察。其余各地由行御史台负责(见后)。
朝廷设有宣政院,专管宗教及吐蕃等少数民族事务。
元朝的行省、行台制度
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这样,行中书省就成了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了。此外,邻近大都的一部分地区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管辖。各行中书省的官员设置,与中书省大体相同,也有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等。今日中国地方的最高行政区划为“省”,即本源于元朝的“行省”。
在监察方面,元朝也在地方设置江南和陕西两个行御史台,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分掌江南十道、陕西四道的监察。行御史台简称外台、行台,也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长。
此外,为了战事的方便,元朝在地方也设有行枢密院作为枢密院的派出机构。
元朝的地方官制
元朝的行中书省虽为中央派出机构,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了。行省之下,一般为路、府、州、县四级,它们的长官分别为总管、知府、知州、县尹。在部分地区,行省和路之间设有宣慰司,以宣慰使为长官,掌管军民之政。
元朝的各级地方行政机构中都设置达鲁花赤一员,以防闲汉人,并握有实权。

回答2:

一府: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两院: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的宣政院

回答3:

元朝的一省指的是中书省,二院指的是枢密院和宣政院。中书省是元朝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全国政务;枢密院负责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宣政院负责宗教事务及西藏地区的行政。

回答4:

一省,中书一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