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025-03-28 15:14: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清代以前,中国历代封建大一统中央王朝,大多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清朝建立并实施了秘密建储制,皇位继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在建储形式上,它改变了明立储君的做法,实行秘密建储。其次,它改变了立嫡立长的择储标准。虽然择储范围仍然局限在皇子之内,但储君人选是由皇帝全权决定,既择贤而立,又优先考虑嫡子或长子。第三,公开建储导致了储权的存在,而秘密建储使储君与储权相分离,进而取消了储权。这是秘密建储制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最大区别。
清朝皇位继承形式的变换与清朝皇权发展阶段之间,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在皇权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与此相适应的皇位继承形式。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与清朝皇权发展进程之间所具有的密切关联,超过了此前中国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权,是父家长制专权,带有浓厚的家族血缘关系色彩以及军事民主制思想残余。与此相适应,努尔哈赤生前制定了由其家族成员,即八和硕贝勒公推嗣汗的汗位推选制度。
康熙帝清除鳌拜后,皇权的集中、强化有了较大进展。平定三藩之乱初期,局势对清朝不利。出于政治需要,康熙帝毅然决定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但却未能充分考虑到满族传统制度与习俗对清朝统治集团仍具有较大影响。由于缺乏满洲贵族的有力支持,加之其他原因,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实施以失败告终。
康熙帝总结经验教训,拟定、实行秘密建储计划,雍乾两帝在此基础上,改进、发展为秘密建储制度。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对其统治方针进行重大调整为开端,清朝皇权进一步集中与强化,至乾隆时期达于极致。由是,乾隆帝方能确立秘密建储制度,发展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