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外儒内法,为什么却大肆宣扬儒学?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发展儒学?
2025-03-21 15:36: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法家思想更重要的是讨论了国家机器该如何有效运转,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如何通过制度加以保障。但是法家对于百姓更多是机械性地看做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但是儒家思想则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这个时候的儒家思想与之前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很大区别。董仲舒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儒学思想,其实这套思想本质上就是“外儒内法”的,只不过包装以儒家思想的外衣,更能够契合当时汉武帝的主张与要求。

汉朝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其实国家已经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已经基本完成,而经济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此时已经不需要无为而治的道家佛系思想,更多是需要以制度和思想来巩固这种局面,延续辉煌,完成对人民思想的统一和对汉王朝崇高地位的认证,所以董仲舒的新儒学恰逢其时。

新儒学中提到的“君权神授”“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都对于巩固社会秩序有着十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其实可以看到实质上这仍然是一种对于君主专制的肯定,只不过是用儒家的礼法观念加以包装,十分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但是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法家思想来达到思想的统一呢?可能主要是因为法家思想主要是对上层建筑的阐述,其中对于百姓的管控等说法并不利于人民接受。再一个秦朝实行法家思想而亡国,想必后世的汉朝也不愿重蹈覆辙吧。

回答2:

儒学能够完善国家的治理。

汉武帝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大一统,而儒学思想恰好能够帮助他更好的治理国家,完善体制,全面发展。

回答3:

这在汉武帝曾孙汉宣帝那里有答案,宣帝说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大力宣传儒家就是给予儒家以名实,让其炫于其中,法家比较务实,不喜欢这些虚名,正好就给儒家了。

回答4:

因为当时汉武帝想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外加大火力打击匈奴。

他认为自己可以涉足更多领域,需要一个有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大肆宣扬儒学。

回答5:

外儒内法,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挂儒家的招牌,卖法家的狗肉!可见老百姓认可儒家,讨厌法家的”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