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大军,全歼匈奴?

2025-04-14 02:44:2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赵国能够歼灭秦国大军,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赵国能够歼灭匈奴十万大军,是因为赵国和匈奴边境上的部队本来就没有受到损伤。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确实损伤了很多的元气。但是这并不代表赵国毫无还手之力了,毕竟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是唯一能和秦国碰一碰的国家。所以虽然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四十万的军人,但是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赵国是非常尚武的,他们整个国家都不会屈服。面对损伤元气的大败,赵国并没有一蹶不振,甚至因为这场失败,他们更加的团结、更加的充满斗志。这个时候的赵国,就像是是一支哀军。

另外,赵国和秦国的邯郸之战能够取得胜利,和秦国换将也有关系。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同意了赵国的请和,并没有顺势进攻。因为秦国内部的原因,秦军再次攻打赵国的时候已经不是白起领军了。国换将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秦国换将也为邯郸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廉颇等人的正确指挥、赵国军民的拼死作战、秦国内部的问题再加上其他各国的支援,这一系列的原因最终导致秦国进攻赵国都城的计划彻底失败。

一直在北方边境上和匈奴作战的将领是李牧,这个人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个将领。这个李牧被称为赵国后期的支柱,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他不仅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将领,他还在多年的与匈奴的斗争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将领这一次项上是完全最够的。


在军队方面,赵国驻扎在北方边境上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损耗。长平之战的失败并没有波及到这里,这里的士气和编制都是非常完整的。北方匈奴错误的估计了赵国的战斗力,想要南下占一些便宜。结果不仅没能占到便宜,还把军队全部折在了这里。这次之后匈奴在很多年内都无法再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李牧和他手下的悍卒得以脱出身来参与到与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

回答2:

因为当时赵国对阵秦军的主力是李牧率领的北方边军,长平之战的时候军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回答3:

因为赵国人上下一心,誓死守卫国都,同时在外交层面上也取得了胜利,让魏无忌重新出山,率领联军大破秦军。后来赵国也出了一个大将李牧,他在北方边境防御匈奴也很有心得,在秦灭赵的时候中了反间计被杀,赵国自毁城墙最后被灭。

回答4:

因为长平之战是在韩国打的,赵国虽然损失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但国力受损并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