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2024-11-29 02:05: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觉着很励志。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 比照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往往节奏紧凑,而这部影片却是个例外,挥毫泼墨用了整整40分钟描写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以致许多观众都因受不了这样的视觉刺激而提前退场。作为一个“极热”的热开场,导演无疑为屏幕前的观众们制造了与电影内容极为相符的情境,战争是惨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时显得如此脆弱。

  厄本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懦弱,非常懦弱,还有一种可笑的浪漫和无知的善良。他才是你我他,对战争的残酷抱有一种可耻的畏惧,并对其有好心的幻想。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战争就是你死我活,战争是考验勇气的时刻,而非善心。胆小的也许能活下来,但在战争中,你已经输了。而那些死了的勇士,他们才是胜利者。

   二战是人类历史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诗,而诺曼底登陆,则是这诗章中堪可与《伊利亚特》相比肩的段落。对这一段落人们有理由念念不忘,透过它我们还能触摸到往日炽烈的气息,藉以使浸淫于安宁中麻木许久的神经恢复激烈的搏动。但那千帆竞进、万炮齐鸣的恢宏场面毕竟没有太大意义,毕竟震慑人心的永远是阿喀琉斯和帕里斯们而非特洛伊木马或是战船。


战争与生命一旦被放在同一架天平的两侧,那么就注定了“毁灭”二字的分量沉重。真正的战争片从不避讳人类为自己留下的创伤,而在战争阴霾的背后,同样折射出人性灿烂的光芒。

回答2:

《拯救大兵瑞恩》是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其对于战争如纪录片般的毫无保留的写实刻画被影迷们奉为二战电影的标杆。本剧经典之处当属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枪林弹雨下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生死未卜的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开场年迈的大兵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忆起二战时的岁月,通过瑞恩的角度展开电影,接着就是本剧经典之处,影片20多分钟的登陆战役场面里,几乎每一个阵亡士兵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子弹居然穿过钢盔打进脑门,一位肠子被打出的年轻士兵,惊恐绝望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叫:妈妈、妈妈。米勒上尉在枪林弹雨中拖着一受伤躺倒在地的战友往前匍匐行进,炸弹轰鸣后他再回头看,拖着的人只剩下半个躯体,他即将那可怖的断尸丢开,作呕不停地向前跑去……

战士们被敌方的机关枪扫射,伤亡惨重,士兵们倒下的海水中,被染成了红色。士兵们虽成功登陆,但是尸体遍地,惨不忍睹。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配上机关枪大炮的音响效果,逼真的再现了当时战争情景,观众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深思。

回答3:

逼真写实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被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无人可出其右 [13] 。(《新世纪周刊》评)
历史重现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
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14]。(人民网评)

刻画人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深思 [14] 。(人民网评)

回答4: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被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无人可出其右[13] 。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14] 。

回答5:

美国人拍的大片就是好看。场面够宏大真实,渲染人与人之间情感也很真实,不像国内一些片子,英雄要去完成英雄行为时,非得来一番矫情的表白或者让我想笑的生离死别,恶心到了极点。好吧,我就是赤裸裸的崇洋媚外。我就是特乐意被资本主义大毒草腐蚀,我对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好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说不出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看了这部电影的原因,事实上一直都知道,一直都想看,居然拖到今天,好吧,就当我舍不得看好了。就如看到某些文字,字字珠玑生怕看了一行就少了一行那样的遗憾吧?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最最棒的战争片了。人性的高贵、善恶纠结、国仇家恨、兄弟情感、男人间友谊、承诺、永远的怀念,杂糅这么多吸引人的元素,呈现的方式就是惨烈的战争场面,并无过多渲染,而影片依然好看得惊人。将近三个小时,我这样的猴子屁股,没有对于时长太长的抱怨。

二等兵瑞恩的三个兄长都战死沙场,于是军方高层觉得不能让其母承受更多的丧子之痛,务必要保证瑞恩的安全。于是成立了以汤姆汉克斯为首的特别拯救分队,穿越德军兵力密集的地带,进行拯救。而围绕这个拯救任务,也引发了许多疑惑,为什么瑞恩的生命就比其他人的生命重要,为什么牺牲其他士兵营救他,就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吧?正如天灾人祸时,我们的号称最可爱的人-军人总是出现在第一线,常常为了营救灾民,就会造成军人的牺牲。这,对于军人的家属来说,又是多么的残忍。我一直很为这个问题而困惑。如果为了营救一些生命,就必须牺牲一些生命,而众生平等是不是就是彻底的骗局一场?

可是,总有一些营救是不得不进行的。不能理解成谁的生命凌驾于谁的生命之上。比如失去三个兄长的瑞恩,政府对他的营救,恰恰体现了军方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能让老母亲彻底崩溃。可是,这对于营救他的特别分队每一个队员来说,又是多么不公平啊?

唯一的希望就在于这个瑞恩是一个值得他人牺牲生命去营救的人。索性马特达蒙饰演的瑞恩没有让战友、观众失望。彼时还带着青涩的他简直可爱死了,年轻的脸上还带着稚嫩,他的勇敢、执着,特有感染力,比起“心灵捕手”的数学天才,我更喜欢这个重情重义的他。

最后的最后,瑞恩得到拯救,回到了家乡。平安过了一辈子。片头和结尾都是年迈的他来到战友的墓前,缅怀。白发苍苍的他对着米勒上校的那个军礼,很是动容。他留着眼泪问自己的妻子,自己是不是一个good man?妻子捧着他的脸肯定他是,老脸方才有点释然。哇,这一幕太棒了。我确信瑞恩一辈子过得并不甚安宁,他一定常常想起为了营救自己而牺牲的战友吧?

这对于活着的他,何尝不是残忍的事呢?任何有感知的人,如果清楚知道为了成全自己的活,造成了那么多人的死,都无法安然吧?况且他一直是那么重情的人。

唉,好吧,或者最残忍的,就是命运的安排了。

看完该片,对军人有许多好感。国难当头时,他们毫无退路,只能挡在前方,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完成对国家的扞卫。

最可悲的应该是被政府用于一己之私的军队吧?他们用性命扞卫的,甚至就是让人唾弃的一些物事,人。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从来不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每个人手心里的鬼话。

总有那么些时候,无论怎样,都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