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没有不同;也可以说:完全不同!网络通信协议和单片机通信协议都是协议,也就是在通讯过程中,都需要这个标准,需要按照这样的格式传输数据。
记住,所谓协议,就是要求你传输数据用的格式,有一些格式是你自己定义的,有的为了兼容,就是通用,就用一些标准协议,比如TCP/IP协议。定义某个协议,就是要满足你的通讯要求,没有太复杂的概念。
EIA-232、EIA-422和EIA-485标准简介
最被人们熟悉的串行通信技术标准是EIA-232、EIA-422和EIA-485,也就是以前所称的RS-232、RS-422和RS-485。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工业通信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谓。 EIA-232、EIA-422和EIA-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EIA-232在1962年发布,后来陆续有不少改进版本,其中最常用的是EIA-232-C版。
EIA-232
目前EIA-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EIA-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信中增加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EIA-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标准规定,EIA-232的传送距离要求可达50英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ps。
EIA-422
由于EIA-232存在传输距离有限等不足,于是EIA-422诞生了。EIA-422标准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它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约1219米),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当然,EIA-422也有缺陷: 因为其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所以在100kbps速率以内,传输距离才可能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传输速率。一般在100米长的双绞线上所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ps。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在EIA-422通信中,只有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alve),从设备之间不能进行通信,所以EIA-422支持的是点对多点的双向通信。
EIA-485
为扩展应用范围,EIA于1983年在EIA-422基础上制定了EIA-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由于EIA-485是从EIA-42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EIA-485许多电气规定与EIA-422相仿,如都采用平衡传输方式、都需要在传输线上接终接电阻、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等。但是,EIA-485可以采用二线与四线方式,采用二线制时可实现真正的多点双向通信,而采用四线连接时,与EIA-422一样只能实现点对多点通信,但它比EIA-422有改进, 无论四线还是二线连接方式总线上可接多达32个设备。
网络协议比较复杂,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要会用就可以了;单片机协议比较简单,一般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要求去实现,最简单的是串口通信协议,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发,一般都是靠时序来完成的
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语法:“如何讲”,数据的格式、编码和信号等级(电平的高低)。
语义:“讲什么”,数据内容、含义以及控制信息。
定时:速率匹配和排序。
“网络通信协议”指的是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引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它是分层实现的。没有特定的“单片机通信协议”,由于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都有限,只能实现“网络通信协议”中的物理层的协议,如:RS232/485等。而网络通信协议几乎每层都有相关的协议。一定要说区别的话,最大的区别就是网络通信协议包含单片机通信协议,单片机实现的通信协议只是网络通信协议物理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