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馆(1897-1908)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畔金沙港关帝庙和
浙江丝绸工学院
怡贤王祠附近(现曲院风荷公园内)创办蚕学馆,揭开了中国近代纺织丝绸教育的帷幕。学校从创办时起,就以先进、科学的新学教学方法和切实服务于中国蚕丝事业的办学宗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而被誉为“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受到清廷嘉奖。
浙江高等蚕桑学堂—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1908-1949)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新任浙江巡抚增韫因蚕学馆办学卓有成效,奏请清廷改校名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并获御准。辛亥革命后,1912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高等蚕桑学校。191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1926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蚕桑科职业。1927年,从五年级起分设制丝、养蚕两专业,并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1928年,又改称为浙江省高级蚕桑科中学。1934年,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直到1949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学校易地十处,由浙西、浙东到浙南,历尽艰辛,但师生同仇敌忾,团结抗日,坚持上课。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是年12月,学校搬回杭州,1946年春、秋两季继续招新生。
杭州丝绸工业学校—浙江丝绸工学院(1949-1975)
1949年5月,杭州解放。1950年,学校在萧山坎山设立分部。1952年春,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实行专业化办学的指示,蚕丝职业学校制丝部分成为浙江制丝技术学校,蚕丝职业学校蚕桑部分与国立湖州高级蚕桑学校合并成立浙江蚕桑技术学校。同年底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改名为杭州纺织工业学校,原浙江工业干部学校的的纺织科也同时并入。1953年夏,浙江工人技术学校并入杭州纺织工业学校。从解放到1957年,学校几经变迁,体制不稳定,对学校发展有一定影响。
1958年,在杭州纺织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纺织专科学校。1959年,丝工和丝织两专业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60年,浙江纺织专科学校与浙江大学的部分系科及电专、机专等校合并成立杭州工学院。1961年,杭州工学院被撤消,部分系科并入浙江大学,同时恢复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学制为四年制本科。1962年,学校改名为浙江丝绸专科学校。1964年,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文革”十年动乱,学校两迁校址,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1970年,学院被下放,改为杭州工业学校。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浙江丝绸工学院,归浙江省领导。
浙江丝绸工学院(1976年-1999年5月)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经过调整、充实,各个方面都呈现一派新气象。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并先后开设了艺术类和经济类等专业。1980年学校成立中国第一个丝绸史研究室。1984年学校改由中国丝绸总公司领导。1987年1月,学校隶属关系改由纺织工业部(后为纺织总会)领导。1992年,邓小平南下以后,学校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使学校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1997年10月26日,学校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祝仪式。经过百年办学的积累,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全国,以丝绸纺织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经、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纺织部直属改由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管理为主。根据新的办学形势,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加大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
浙江工程学院(1999年5月--2004年5月)
1999年5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5月起--)
2004年5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这是该院校的历史沿革。
有的学生可能是想要上上海理工大学,有的可能是考虑再三的选择那么上海理工大学到底怎么样那?
一般,纺织专业,服装设计很强,原来的浙江丝绸学院
是个很好的大学,比复旦大学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