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鹭鸶是按照什么事情来写的

郭沫若的鹭鸶是按照什么事情来写的
2025-04-08 09:10: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郭沫若说,鹭鸶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
  因为喜欢它,所以要用最好的语言来描写它,来赞美它。于是其色彩的美,就变得无与伦比。身段的大小,也没有比它更适宜的了。白鹤本来也够美的了,朱鹭和苍鹭也不错,但跟鹭鸶一比,郭沫若仍认为,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大了一些。反正,在郭沫若眼里,鹭鸶最美。
  雪白的羽毛,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在郭沫若眼里,它的美丽浑然天成。于是,这些色彩,也成了最美的了。他说鹭鸶的色彩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瞧这语言,怎么那么熟悉了呢?对了,风流才子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就这样写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啊,这鹭鸶的色彩之美,就是给人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比得过它的了。
  它的姿态也美丽之极。清水田里几只站着钓鱼,那水田就成了一个有人特意打制的镜框,鹭鸶站立在水田里,就是天地间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无比美好的画。晴天的清晨,它高高在站在树顶,迎着风儿悠然地站立。有人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郭沫若自然认为它不是在望哨。那么,鹭鸶站在树顶,是在干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鹭鸶站在树顶,一是在欣赏田野里美丽的风景,二是觉得这样站着很舒服自在,三嘛,是可以看到有没有人用枪对准它想打它。我笑笑说,前二种倒还符合“悠然”的意境,第三种,便怕要有些紧张了。于是有人补充,说还可以四处寻找一下食物和目标啊!这也还可以“悠然”些吧。“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心里几多恬适自在!想像一下悠然而立在枝头的鹭鸶,顺着风吹来的方向,自在地梳理自己的羽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呢?所以我说,追求理想,与顺应自然,一样的美好。
  鹭鸶不会唱歌,似乎是真的美中不足。但是,郭沫若却说,“鹭鸶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郭沫若甚至不愿意将鹭鸶比作一首歌,他心里的鹭鸶,实在应该是一首“诗”。因为有些歌是那么雄壮有力,而且,大多数人都一学就会,张口就来,可这诗,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出来的!爱它,便爱它的全部,它的所有。这鹭鸶,也未免太完美了些。就如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如情人眼中出西施,即使是别人眼中的缺点,也成优点了。
  所以,郭沫若忍不住再次强调说,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