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对形状各异、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远不就充满了好奇心的,乐器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好玩的兴趣很快被乐器学习中家长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转移。大多家长将乐器学习的关注点放在结果上,不断地要求孩子学会演奏曲子,于是孩子渐渐地在枯燥、机械的训练中甚至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对乐器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学乐器的热情呢?
方法1:兴趣
在乐器学习中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利用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如一首乐曲在练习之前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在练习中仿佛走进故事情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练习。乐器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方法2:激励法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乐器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乐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方法3:游戏法
乐器学习要讲求方法与策略,不要让乐器学习变成机械式的训练,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可以一起即兴玩奏创编新的节奏等,在积极地探索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经验。
方法4:因材施教
1.对性格倔强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家长和老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建立学习的规则,什么时间练习,练习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2.对于好动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要仔细发现他们在乐器学习中的长处,并进行具体的鼓励,如:这一小节演奏起来很难,你却练得很好,很认真。要经常鼓励他们的长处,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性格好动的孩子玩性太大,学习乐器的时候,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陪同孩子进行乐器学习。
家长最好不要做到教室里陪听,这样孩子学习没有独立性,老师教学自然趣味性就降低很多,对于还是兴趣学习就成为了负担学习,她在学你在听?换位思考,老师上课,家长在听课,教学太过于形式化,一定要养成孩子自主兴趣性学习钢琴很重要。现在很多机构初级老师都不懂,家长进来听课就听课,结果一节课下来孩子感觉一般般,家长也一般般,这样的学习钢琴能学好?家长实在要陪你就跟孩子一起学?学会了还能指导孩子,而不是听孩子学?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孩子孩子老师。如果一个老师资深钢琴老师,我相信她的教学是出色的,不用你在里面听课,孩子最后坚持学下学好钢琴。所以家长选老师也很重要。一个捣江湖的机构整体推销你买钢琴,和一个资深钢琴老师不让你操一点心,保证孩子的钢琴学习质量。这个很重要,所以各位家长还是要了解好,别苦了孩子,最后自己没坚持下来,怪这怪那的。
陪宝宝学钢琴,是一件很毁亲子关系的事,很考验父母的智慧。掌握一些方法,也许能让孩子在学琴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本文只针对“乐盲”父母的陪练,欢迎专业的父母指正。
我家宝宝学习钢琴,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从宝宝第一天学钢琴开始,宝妈和宝爸就一直陪着孩子,每次上课都有人陪着听课,学习、记笔记,晚上回家还要陪孩子一起练琴,到现在也有一年的时间了。
开始的时候,内容简单,容易出成绩,所以一直很开心的在学。但是随着学习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曲子越来越难,宝宝开始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不愿意练琴,每次练琴都故意拖延。练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上偷懒。
生气、发火,都没用,只会让孩子对学钢琴越来越抵触,越来越不愿意学,更不愿意父母在旁边“看着”他练,甚至会很紧张,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后来开始反思我们的方法,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改变了策略,目前看状况好了很多。
有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也许会有帮助。
1、如果可以,一定要坚持陪着孩子一起学、一起练。
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不会感觉孤独,也不会让孩子有种他在吃苦,父母却在旁边瞎指挥的感觉;
家长也能体会其中的苦乐,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甚至可以一起合奏曲子,孩子会很开心;
通过陪练,能知道孩子弹的对不对,甚至可以知道如何弹奏会更好,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建议;
带着孩子一起坚持,让孩子懂得坚持、学会坚持。给孩子树立坚持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孩子也有了坚持的动力;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某个音符或某个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弹,等等。
同时,父母在过程中,也能了解基础的乐理知识、了解钢琴等,而且也能学会一起曲子,在适当的场合,可以秀一下(作为一个人生过半才开始学琴的乐盲奶爸,现在也可以双手弹很多曲子了)。
2、重视基本功。
基本功的好坏在“技术上”决定了孩子在学弹钢琴的路上能走多远、弹多好。越到后来越难,曲子越长,对基本功的要求越高。基本功如果不好,后面根本就练不下去了,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只有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要长期以会弹多少曲子来作为评估学习的效果,而是以学会弹琴,手型、指法、乐谱知识等。初期学的时候,断奏的手型、指法、动作一定要到位,可以慢,但是必须把动作做到位。胳膊不要用力,放松状态;起手换气要用手腕的力量把手掌抬起来,弹琴时,要用手指的力量,而不是手腕用劲。
不过,每个老师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具体以老师的要求为准。可以多去参加一些专业机构的试听课,看看各机构各老师的要求。
3、家长要多做示范。
一方面,家长对于学习内容的领悟能力,要远远大于孩子,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做示范;另一方面,孩子在小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孩子通过模仿,可以更快的学习和领悟知识和技能。
但是,不要太过教条,强硬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过程中多用互动的方式沟通,启发孩子的自主思考,自主表达观点等,让孩子一起参与,甚至不妨偶尔故意表达一下错误的信息,引导孩子说出正确的做法,孩子会为此而骄傲、自豪很长时间,也能够强化孩子的成就感。
另外,经常给孩子看一些钢琴表演的视频。孩子会去模仿、学习。也可以看到、知道钢琴弹得好,是什么样子的。
4、陪孩子练习的时候,多给孩子录视频和音频。
一方面,可以留做纪念;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自己看到、听到自己弹的对不对,好不好。可以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及时的纠正错误。
我们跟孩子说他哪弹的不对,或者手型不好等,孩子是无感的,而且孩子也很讨厌父母说他做不对、不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也有助于降低对亲子关系的破坏。
5、多帮助孩子寻找成就感。
无论学什么,总会遇到平台期,会很枯燥,很痛苦,通常孩子会在这个时候不愿意学了,然后就放弃了。父母需要多帮助孩子去找成就感,加强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在用的一些方法如下:
多带孩子参加一些表演活动,有很多培训机构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表演赛;有些餐厅也有钢琴,带孩子去吃饭,同时让孩子表演一下。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看到不是只有他自己在弹琴,有很多小朋友也在弹;另一方面,也可以秀一下,能找到一些成就感,继而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
多鼓励,也可以学会示弱,让孩子充当小老师,来教家长弹琴,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鼓励的方向,不要过多强调学会了多少曲子,而是又有哪些进步,尤其是基本功。
6、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跟孩子一起商量每天练多长时间,每首曲子练多少遍等。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能够控制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弹琴是为了他自己,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父母在弹琴。
7、在玩中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玩中学,是早期教育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在完成了当天的练习作业后,可以带着孩子以玩的心态,来随性的弹弹琴,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创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每一个音符,培养乐感,尤其是在初期的时候,孩子对于固定音高还没有感觉,通过练习和玩,能够让孩子更快的记住固定音高。甚至,孩子会主动去改编一些学过的曲子(我家宝宝就把《送别》给改编了)。
8、平时也要了解、学习一下乐理和钢琴相关的知识。
否则在陪学的过程中,可能听不懂老师说的是什么,或者听错。提前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更快、更准备的学习到老师教的内容。
关于兴趣教育
兴趣,一方面是原始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成就感带来的兴趣。前一种会随着困难的增加而消失,后一种的动力会更大。所以,要想办法多找机会来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刺激孩子的兴趣,增加坚持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