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26号62—:由青海农林科学院育成。生育期98—108天,春性、中熟;株高60.2—70.5 厘米,幼苗直立、绿色、矮秆;有效分枝数1—3个,花白色,硬荚,直形,成熟色黄白色,长6.2—7.2厘米,荚内子粒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籽粒白色,圆形,粒径0.71—0.83厘米,种脐淡黄色,种皮不破裂;单株荚数17—28个,双荚率52.66%,单株粒数82粒,单荚粒数3—5粒,千粒重208—267克,干籽淀粉含量53.14%,蛋白质23.34%、粗脂肪1.45%,是一个高淀粉品种,适合膨化和淀粉类产品加工。抗倒,抗旱性较强,较抗根腐病。一般亩产150公斤,最高300公斤以上,适于我县种植。
2、草原23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年从英国引进的豌豆资源中,发现一株长须半无叶豌豆,后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高79.0厘米,有效分枝数2.50个。主茎粗0.65厘米,主茎节数17.01节,节间长度5.4厘米,茎上覆盖蜡被,小叶为卷须,卷须发达,托叶长5.02厘米,宽3.50厘米,色绿,剥蚀斑少,托叶腋无花青斑。总状花序,花柄上着生1-2朵花,花柄长4.5厘米,第一花位于7.1节,高10.5厘米。有效果节数9.1节,花白色,旗瓣、龙骨瓣、翼瓣均为白色。去壳荚,刀形,有硬皮层,嫩荚绿色,成熟荚黄色,长6.5厘米,宽1.4厘米,荚内籽粒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籽粒皱,皮绿色,近圆形,粒径7.5毫米,种脐绿色。单株荚数18.05个,单株粒数80.46粒,单荚粒数4.06粒,干籽粒千粒重320.10克,单株粒重26.04克。春性,生育期115天,全生育期138天。抗倒伏性较强,耐旱性中,轻感根腐病。
品质产量:籽粒粗蛋白质含量22.6%;粗淀粉含量44.87%,粗脂肪含量1.43%。可溶性糖含量6.4%。中等水肥条件下亩产245-265千克,高水肥条件下亩产265-420千克,旱作条件下亩产150-200千克。
栽培要点:选用中等肥力以上且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播前亩施有机肥1500-3000千克,纯氮3-4千克,五氧化二磷10-15千克作种肥。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播种,播深5-6厘米,亩播量20-25千克,亩保苗8-10万株。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生长前期幼苗受潜叶蝇危害时用药剂喷洒1-2次。生长期除草松土2-3次,苗期、始花期、结荚期浇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