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中,小字部分的圆圈是做什么用的?

2025-04-14 09:59: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孔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传世之书,孔孟的讲话记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大学、中庸与《礼记》分开,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他写道《四书章句注》几百年来一直被视为科举考试必备教材,成为影响世界的儒家经典。

为了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社专门组织了一个人,从山东省原来的海湖亭里收集了明版《朱墨》印刷版在此基础上,学校先后参加了元志正二十二年、武林炎帝堂二十二年、清阮元十三年、清山东书局同治十一年《四书章句注校址整理、排版出版。这本书是用简体中文编排的,正文按原著的顺序编排,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其注释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程家研究为主要依据,又以当时人学理论为基础;二是以不断增加的损失为基础,继承和改变了汉唐古代注释;三是以经学理论为基础。《论语注》既注重对经文本义的探索,又注重对经文原则的阐释,使训诂与理论融为一体,避免经文混乱,并在释义的基础上做出释义原则。因此,它已成为《论语》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四书札记》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四书兴起后众多札记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一部,成为儒家经典地位的代表作。因此,《论语》有一半是治天下的一本难得的好书。《论语》是儒家文化著作之一,尤其是由孔子的弟子和传人弟子编纂的。它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孔子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有些章节适合小学中高级学生。

回答2: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四书”在宋以前并不受重视,也未被列入儒家的经典。

《论语》、《孟子》在汉代属于幼学之书,而《大学》、《中庸》只是《礼记》的两个章节。到了宋代,《论语》、《孟子》的地位开始提高,《中庸》则在南北朝因道教与佛教的广泛传播而受到关注。

被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其性命、心性之说与佛、道有某些相契之处,儒家的学者喜欢用来与佛、道对话或辩论。

《大学》则因二程的提倡而被彰显。二程经常以《大学》开示学生以入道学之门。在北宋,张载、二程等学者,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非常推崇,这四种书成为他们传道与教学的重要读本。

但真正确立“四书”之名,并建立四书学体系的还是朱子。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子在婺州(今浙江金华)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集为一编,刊刻出版,名为《四书章句集注》,从此,“四书”之名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朱子四书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朱子著《四书集注》,与他构建理学(新儒学)体系和儒家道统有密切关系。朱子认为,儒家的道统自伏羲、尧、舜、禹直到孔子,孔子以后颜子、曾子继之,曾子以后子思、孟子继之,孟子以后道统就失传了。一直要到二程才重新接续上了儒门的道统之传。这中间相隔一千余年。朱子的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基本揭示出了一个事实:孟子以后,儒家的思想、学说由盛渐衰,慢慢地趋于边缘化。

儒家的学说被边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来文化——佛教对本土文化儒学的冲击与阻断。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却是一个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的颠覆性过程。我们看唐、宋二代,不但君王信佛,知识分子也大多是佛教徒。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形象地写出了佛教寺院远远多于儒学书院的社会现实。

佛教之所以对儒学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和儒学本身的体系漏洞有关。孔子的原始儒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的哲学还来不及触及两个重大的哲学命题——人心的本源与宇宙的本源。

这就给佛教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一旦佛教进入中土,便迅速地占领了中国人的思想空间,久而久之,儒学就被边缘化了。

回答3:

区分段落,表明上一句和下一句内容不互相冲突。

回答4:

注释章句,便于研读理解,跟批改时的备注一样的。

回答5:

是代表的一种结束语,大多是代表上一句话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