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卉生长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
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关系也最为密切,因为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的变化。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
n1.1 最低温度 花卉开始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值,如低于这个温度,花卉不开始生长。
n1.2 最适温度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花卉生长迅速、健壮,生长发育最好。
n1.3 最高温度 超过该温度值,植物也停止生长。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型不同,温度的“三基点”也不同。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原产温带的花卉,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开始生长;原产亚热带的花卉,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约在15-16℃开始生长。如热带水生花卉王莲的种子,须在30-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原产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摄氏零下十余度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春10℃左右即能萌动出土。生长最适温度是最适于生长的温度。这里所指的生长最适温度不同于植物生理学中所指的最适温度,即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而是说在这个温度下,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很健壮、不徒长。
2. 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
nn2.1 寒冷地区主要分布耐寒性花卉 这类花卉抗寒性强,能耐0℃以上低温,其中一部分能耐-5℃—-10℃以下的低温,在北京能露地越冬。如三色堇。 n2.2 热带及亚热带原产不耐寒性花卉 这类花卉不能忍受5-0℃的低温,在北方需在温室中栽培。如热带兰、变叶木等。 n2.3 温带地区原产半耐寒性花卉 这一类花卉多原产于温带较暖处,耐寒力介于耐寒性与不耐寒性花卉之间,在北方冬季需加防寒才能越过冬季。 n3. 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n3.1 温度影响花卉的发育状况n 温度不仅影响花卉种类的地理分布,而且还影响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和时期。如种子或球根的休眠、茎的伸长、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等,都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同一种花卉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即从种子发芽到种子成熟,对于温度的要求是不断改变的。 以一年生花卉来说,种子萌发可在较高温度中进行,幼苗期间要求温度较低,但以后幼苗渐长到开花结实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逐渐增高。 二年生花卉种子的萌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在幼苗期间要求的温度更低,否则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而当开花结实时,则要求稍高于营养生长期的温度。 低温又是很多种子打破休眠期的关键,如在海拔1800米的百花山顶上采收金莲花种子,在常温下于北京露地播种,很少有发芽的,经低温处理后,发芽率可达60%以上。 n3.2 温度影响花卉的养分积累 n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晚上温度低,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适宜的昼夜温差:热带植物,3-6℃;温带植物5-7℃;沙漠植物10℃以上。 n3.3 温度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nn 一些植物必须在气温高于25℃的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经过一定低温打破休眠而开花。如杜鹃、山茶、梅、唐菖蒲、晚香玉、美人蕉等。一些植物需在较低温或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如秋播草花金盏菊、雏菊等。 3.4 温度影响花色n 很多花卉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强的减弱其花色变浅。如月季花、大丽花在高温条件下栽培颜色变浅,冷凉处变艳。 3.5 极限高温、极限低温可导致植物死亡。骤然的高温与低温对花卉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花卉受到损害或死亡。
光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
日照长度的变化随纬度而不同;植物的分布也因纬度而异,因此,日照长度也必然与植物的分布有关。在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全年日照长度均等,昼夜几乎都为12小时,所以原产该地区的植物必然属于短日照植物;偏离赤道南北较高纬度的温带地区夏季日照渐长,黑夜缩短,冬季日照渐短而黑夜渐长,所以,原产该地区的植物必然为长日照植物。也就是说,长日照植物仅分布在南温带和北温带,而短日照植物常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n2.1 光照长度影响植物的开花
2.1.1 短日照植物 原产于赤道附近地区,周年昼夜几乎为12小时。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当日照时间缩短到12小时或以下时才能成花。如一品红,菊花。
2.1.2 长日照植物 原产温带地区,在白昼日照长于12小的季节才开花。如一般春季、夏季开花的植物类型。
n3. 光的组成对花卉的影响 太阳中的红光、橙光、黄光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紫外光能抑制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及维生素c的合成。
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请参看 http://www.yuanlin168.com/上对各种花卉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