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内扎萨克蒙古。
清代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旗”是基层组织,首领称为“扎萨克”。扎撒(萨)是法度的意思,扎萨克之意应该就是执法(或执政)官。扎萨克制度成为盟旗制度的代名词。
至于内外扎萨克的区别,主要来源于这些蒙古部落归顺清朝的先后顺序。漠南蒙古早在清兵入关前的1636年就已经全体归顺后金,而后金也因此重大胜利而改名为“大清”。漠北蒙古则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在被噶尔丹逼迫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归顺清朝,正式建立盟旗制度,也就是扎萨克制度,此举确立了清朝对整个蒙古地区的主权。按照这一制度建立的顺序,漠南蒙古早于漠北蒙古,因此二者被分别称为“内扎萨克蒙古”、“外扎萨克蒙古”。
不过,漠南蒙古距京师较近,漠北较远,这也是内外蒙古得名的一个原因。
在蒙古语中意为“牧民取水的地方”,也即“有井的地方”。 ... 下的大厅内是食堂,旁边还有一个超大的水箱,分析是用来洗澡的存水箱。 ... 晚饭后,开始了野外第一次蒙古包中宿营,虽然羊毛毡子的味道让人难以接受,但疲劳袭来这些似乎已经不算什么了。
就是他们起源与那! 那里是那们主仙的地方
内蒙古:
内蒙古是清朝内扎克蒙古的简称。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86.1万(2005年11月1日零时统计);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赤峰、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市、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主要山脉有大 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有呼伦湖、贝尔湖 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年均气温一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