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以经理为组长,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烟站站长为成员的烤烟抗旱领导小组,实行班子成员挂村,深入到田间地头督促和指导群众抗旱救灾,把保水稻作为抗旱救灾的工作重点,发动群众抗灾自救、互救,调解好抗旱救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深入调研,积极动员。各烟叶站点充分利用下乡入户指导生产的有利条件,对各地旱情进行调研。针对旱情,加强对烟农的宣传动员,抓住每次降水的机会,积极做好蓄水,全面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全力抗旱。各烟叶站合理调节现有水源,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发挥烟水工程、机耕路服务烟区、服务烟叶生产的功能,发动各种力量,启用各种工具,采取蓄、引、抽、提,人背马驮、车拉机引等多种办法,千方百计保证烤烟抗旱用水供给,最大程度增强抗旱能力。
四是做好灾情统计。灾情统计是提供抗灾决策依据的基础,是当前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烟站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灾情数字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严把审核关,切实为抗旱救灾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各烟站严格执行灾情日报制,明确专人负责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五是加强应急值守。加强抗旱防汛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坚持领导带班和职工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前期处理。要求带班值班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六是科学指导抗旱。制定完善抗旱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使方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加便于操作。加强抗旱工作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一线,深入水利抗旱工程,深入村寨和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技术培训,落实抗旱措施,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帮助旱区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七 必须认真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制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省级局(公司)要根据本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纲要,按照合理轮作的要求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制定不少于5年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2006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必须在3月31日前报国家局审批。各省基本烟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必须在申报2006年度实施方案之前完成。各省级局(公司)要保证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合理性,搞好试点,分步实施,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八 要严格制定项目建设、验收标准,把好质量关。各省级局(公司)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方式,制定严格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监督。产区烟草公司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保证项目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要对已竣工项目进行全面验收,作出评价,确保项目布局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档案管理。各级单位要建立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县级局(公司)要对已竣工项目逐一进行验收,地级局(公司)和省级局(公司)要严格组织抽验。验收项目要作出全面评价,验收合格项目要建立数字化档案,不合格项目要限期整改。国家局拟于近期对部分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明年还将分期分批对已完工项目组织抽查验收。
九 要切实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管理监督。各级烟草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烟草行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补贴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一要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预算;二要遵循公开、公正和烟农直接受益的原则,按照与烟农和村级组织签订的合同分配补贴资金;三要严格组织验收,对质量达不到要求、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拨付资金,已经拨付的,要及时收回;四要明确责任,确定专人管理补贴资金,保证补贴资金及时拨付,严格资金使用程序,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补贴资金;五要加强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烟农的监督,形成有效的资金监督检查机制。
十 要切实加强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省级局(公司)要切实加大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上报计划组织施工,不要再新铺摊子。坚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各烟叶产区要尽快成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并将人员、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事项报国家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3601977,传真:010—63605460,E—mail:yyjj@tobacc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