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兰的幼芽及叶、根茎部病害有哪些?

2025-04-08 16:0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疫病

(1)症状特征

初以靠近新芽的幼叶基部出现褐变,病叶下垂向外伸出,染病基部呈深紫褐色。病害扩展快,致叶变黑腐烂,病叶易拔出。花茎和假鳞茎染病出现褐色软腐或黑色坏死。蝴蝶兰疫病各部位均可发病,以叶及根茎部发生较多,病部黑褐色,大片腐烂,四周略变黄,有时生有稀薄的白色霉,后期呈黑褐色纸状干枯。

(2)防治方法

①疫病由棕榈疫霉菌引起。棕榈疫霉菌寄主范围很广,所以栽培场所避免与易染病的棕榈科植物及凤梨、金橘、常春藤等混在一起,以减少侵染源。

②雨季控制浇水,避雨栽培,防止栽培环境和盆土湿度过高。

③发现幼叶基部染病、病部向下扩展不深时,及时剪除病叶;如扩展深或顶芽已染病,必须用灭菌手术刀小心挖除病部,然后在伤口处滴入72.2%普力克水剂适量灭菌,隔7天再处理一次,处理后须用吹风机吹干。

④叶基部或根颈部发病轻微的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灭克、69%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防1~2次。

2.细菌性褐斑病

症状特征

蝴蝶兰染病后,初生褐色至黑褐色小的水渍状坏死斑,四周有黄色晕圈,病斑扩展后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中央呈褐色或黑褐色坏死,四周环绕更加明显的黄色晕圈。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叶片腐烂变软或枯黄。发病严重的不仅整个叶片发病,而且可扩展到生长点致整株枯死。病部溢出菌脓是该病重要病征。该病幼苗较成株发病率高,高湿条件下,叶面潮湿细菌易沿水膜进入叶组织,发病重。

3.细菌性褐腐病

(1)症状特征

蝴蝶兰叶上生琥珀色圆形至卵圆形斑点,有明显的水渍状晕圈,后病斑扩大,由浅褐色变为深栗褐色,全叶腐烂,撕开表皮有大量浑浊液。叶片常现油污状外观,病斑向四周扩展后进入生长点,致全株枯死。病菌通过接触及水滴飞溅传播。高湿、高温易发病。

(2)细菌性褐斑病和褐腐病的防治方法

①精心养护,防止伤口的产生;避免当头喷灌,防止水滴飞溅、叶面长期积水;株间距离适当,不使叶片相互碰撞摩擦;适度浇水,不使盆土过湿。

②发病初期,喷洒医用或6.8%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或1∶1∶200倍式液尔多液、77%可杀得微粒粉剂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

③可把植株盆钵、盆土、苔藓等用8-羟基喹啉硫酸盐或邻苯基苯酚钠2000倍液,浸泡60分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