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劝学》的解释谁给个

同题 !!^-^^-^^-^^-^^_^
2025-04-13 13:41: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对《劝学》解释有很多,所以不好确切的解释。

  以下是对《劝学》重要部分的解释。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rú@①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又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荀子认为,古代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来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只是装样子给人看,取悦于人。对于后人这种脱离思想品德修养的学习态度,荀子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荀子十分重视向良师益友学习,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荀子认为,学习圣贤之道最方便的办法是接近贤人,以贤人为榜样,处处向贤人学习,其次才是学习礼法条文。荀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接近贤人,爱慕贤人,向贤人学习,又不能学习礼法,以礼法约束自己,那么他不过是学了些杂乱的知识,会训释《诗》、《书》的句子罢了。这种人一辈子不过是“陋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