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评)
扩展资料
朱自清生于光绪年间,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 年2 月,他出版自己的诗集《睡罢,小小的人》。1931年,远赴英国留学,并在此间游历欧洲各国,归国后出版了 《欧游杂记》。
在“五四”运动之后,他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井从此开始专心致于散文的创作。1928 年,他出版了纪实散文《背影》,这是使得他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3 类: 一是描写现实生活,抨击黑暗的社会。二是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情感。三是描写自然景物,井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朱自清的著作总共有27 种,190多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其中大多都已收入了1953年出版的《朱自清文集》之中。
对朱自清可这样评价: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2、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叶圣陶
3、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吴晗
毛泽东评价朱自清先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北京在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 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回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