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中国平均丧葬费用约37375元,这个费用是比较合理的。
就拿我们家族来说吧,一场葬礼办下来,最起码需要三天,每天晚上开一次席,亲朋好友都需要过去吃饭。每天时辰一到,由长子捧香炉,所有亲戚披麻戴孝跟在后边撒白纸,走了一圈回来后就放鞭炮,回来后再集体进祠堂上香,这种仪式一天大概需要三次左右。这个过程花销就已经很大了,因为在场的亲朋好友加上也有七八十人了。
然后我们这里还需要请专门的“哭婆”,大概五六人左右,每天在一定的时辰跪在祠堂前哭;办一场丧葬礼,除了棺材、燃香、酒水、饭菜等等这些物品开支外,还需要请专门的法师来做法三天三夜,这个法师其实是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做法送故去的人,让他一路走好,而名声越大、法事越灵好的法师,费用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整个流程下来,其实花销还是很大的,在我们这里丧葬费也大概是三万七八千左右了。
而我母亲那一边的一些基本流程也差不多,一样会办三天三夜,请法师做法......但是相较父亲那边风俗是比较简朴了,走了的人也是送去火化,但是火化的费用也是比较高,骨灰盒自然也要挑好一点的,费用一样也是在三万多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心理,亲人故去后都会花一大笔钱用在丧葬上,因为在活着的人心里,要花多一些钱在他的葬礼上,葬礼上所用的所有物品等都要尽所能买最好,给他办一场风风光光葬礼,这不仅仅是想让他风风光光走,也是对活着的人心里一些慰藉。所以中国平均丧葬费用约37375元,对绝大多数家庭,其实还是比较合理的,既不会给活着的人太大的经济负担,也能够让故去的亲人体面地离开。
中国和德国分居二三位,其中,中国的丧葬费用约为37375元,约占年平均工资的45.4%,排在全球第二。榜单上排在最后的是俄罗斯,其丧葬费用约合人民币1900元,占当地人年薪的1.3%。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丧葬费用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许多网友觉得这个费用过高了,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丧葬在我国就受到高度重视,封建社会,厚葬一直在丧葬消费中占主流。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
传统“孝”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观念对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孝”要求人们在家族长辈生前遵从孝道,另一方面,长辈逝后也需要尽最大可能表达孝心。甚至,有人认为“孝莫重乎丧”,送死比养生更能体现“孝”。
因此,丧葬消费正是晚辈们最后一次向长辈抒发思念与表达孝心,并展示给外人的唯一而重要的机会。从“死者人之终也,不可以不厚也”的观点出发,人们便纷纷“以尽力丰侈为孝”。
炫耀攀比心理作祟
丧葬消费不但是一次晚辈孝心的展示,也是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展示。一次厚葬可谓是轰轰烈烈,除孝心外,也包括着炫耀的成分。陆游在看到许多家庭丧葬之时耗费巨资于道场斋施之事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彼初不知佛为何人,佛法为何事,但欲夸邻里,为美观尔!”宋元之际的戴表元也曾说过,人们在丧葬中“不惜资财,以供杂祀广会”,目的只是“以沽儿童妇女之称誉”。
迫于社会压力,维护人情面子
丧葬奢侈消费大概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涉及阶级、阶层最广的奢侈消费了。上有帝王后妃举全国之力的盛大国丧和上层地主、商人不惜万金的豪奢排场,下有那些小有余财的中下层地主,甚至家中并不富裕的普通农户,也都由于不厚葬就不足以表达孝心的强大社会压力,而不得不尽其所能地办一个奢侈体面的葬礼。
很不合理,相较于其它国家,我国的这个开销属实大得吓人,希望能得到改变。
这个费用不合理,因为这个费用很高,对于丧葬需要从简不从奢,应该不能铺张浪费,否则会造成家庭负担和环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