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咱们中国啦!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
1 陈胜、吴广(为部下所杀)
公元前209年7月,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起义,提出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2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3 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4 王匡、王凤、樊崇(赤眉军)
汉更始三年(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月,在赤眉农民起义战争中,赤眉军攻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推翻更始帝刘玄的一次重要作战。提出了“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的口号。
5 黄巾农民起义
公元184年,张角、张良、张宝兄弟掀起了反对东汉末年腐朽统治的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6 张鲁起义(败于东汉丞相曹操,投降,被封为列侯)
两晋时期爆发了多个大大小小的起义(这里举几个有名的)
7 西晋 荆州张昌起义(303年至304年)
8 西晋 南阳王如起义(310年至312年)
9 西晋 荆湘杜弢起义(311年至315年)等
10 东晋 孙恩起义
11 东晋 卢循起义
12 南北朝--赵广起义
13 南北朝--盖吴起义
14 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15 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16 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17 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败于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被俘就义)
18 瓦岗农民起义
公元616年,李密反隋,声讨隋炀帝李广的罪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9 窦建德起义
隋大业七年(611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隋末农民起义中,窦建德及其部属刘黑闼率领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进行的反隋和反唐斗争。败于唐天策上将李世民,被俘就义
20 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唐至德元年(756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西原(今广西西部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反抗唐王朝压迫剥削的斗争
21 袁晁起义
袁晁起义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但义军一哄而起,未经必要军事训练,缺乏实战经验。面临“中兴名将”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将,双方实力悬殊,又与官军硬拼,因此迅即败亡
22 方清、陈庄起义
唐永泰元年(765年)至次年五月,苏州(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土豪(一说豪士)方清和陈庄领导的农民起义
23 裘甫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参见唐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
24 庞勋起义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其前后一年零两个月,是唐末继裘甫起义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农民反抗斗争,是对唐朝统治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为接踵而至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作出了积极的准备
25 王仙芝起义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发动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26 黄巢农民起义
公元875年,黄巢率众起义反唐,提出了“天补均平”的口号
27 阡能起义
唐中和二年(882年)三月,邛州(今四川邛崃)牙官(或言为安仁土豪)阡能因公事误期,逃避唐朝残酷的刑法,聚众发动起义
28 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在青城起义,提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
29 宋江起义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东平南),举旗造反,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
30 方腊起义(败于北宋宦官童贯,被俘就义)
31 八字军抗金起义
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金天会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太行山区义军于河南、川陕等地抗击金军的作战八字军起于义军,后转隶为官军,多次击败金军,是南宋初期功绩卓著的一支抗金义军。
32 红巾军抗金起义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河东义军于泽、潞(今山西晋城、长治)间抗击金军的作战。为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义军之一。
33 邵兴抗金起义
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会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邵兴于解州(治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率领义军抗击金军的作战
34 钟相、杨么起义
公元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5 魏胜抗金起义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至隆兴二年(金正隆六年至大定四年,1161—1164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宋忠义军将领魏胜率部据海州(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抗击金军进攻的作战
36 红袄巾抗金起义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山东、河北农民反抗金朝统治的起义
之后大小起义无数的是元末农民起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元代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历时十多年。就拣最有名的2个来说吧!
37 红巾军
这个应该不用我多说了吧!朱元璋就是靠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38 朱元璋
这个也不用我多说了吧,是地球人都知道!明王朝太祖皇帝,开二百七十六年基业。
明朝也是起义无数
39 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贵州、湖广以苗族、布衣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为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剥削而举行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40 刘六、刘七起义
明朝正德年间由刘六、刘七兄弟及杨虎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41 明末农民起义
公元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42 张献忠(败于清肃亲王豪格,中箭身亡)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率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其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3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剥削压迫之武装起义
44 白莲教起义
这个看清剧的人都知道的吧......
45 天理教暴动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
46 捻军起义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发于黄河、淮河流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清战争,历时18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
47 太平天国运动
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金田起义,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
48 义和团:
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9 同盟会:
公元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以上都是些比较有名的起义。还有很多小起义,不胜枚举,当然还有近代的比如:武昌起义啦、南昌起义啦...偶就不一一说明了(其实是偶的近代历史很烂..爬走..).....
所以楼主想知道确切的数字嘛....抬头...仰天...叹...偶就8会数咧.....
宋朝统一后的几十年间,广大农民和工匠以辛勤的劳动,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但生产的果实却被地主阶级所剥夺。宋王朝“尽用衰世裒刻(裒音掊p$u)之术,取于民以啖之而犹不足”。地主、富商也争相榨取农民和工匠的膏血,劳动群众陷于残酷的地租剥削和赋役压榨之中,被断绝了生路。青年诗人王令作《梦蝗》诗,假借蝗虫的控诉,犀利地揭露了地主和农民的对立:“尝闻尔人中,贵贱等第殊。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脱剥虎豹皮,假借尧舜趋,齿牙隐针锥,腹肠包虫蛆。……割剥赤子身,饮血肥皮肤。……贫者无室庐,父子一席居。贱者饿无食,妻子相对吁。……此固人食人,尔责反舍且(音居j&,语助词)?……吾害尚可逃,尔害死不除!”地主阶级的“材能官”、“仁义儒”们打着仁义之道的旗帜喝农民的血,被“割剥”的农民群众只有针锋相对地起来作斗争,才能驱除这些吃人的虎豹。
真宗至英宗统治时期,宋王朝在一天天溃烂,农民、士兵的反抗斗争也在一天天兴起。士兵的反抗和农民起义相结合,“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下面是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益州起义李顺、张余等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仅隔四年多,真宗咸平三年(一○○○年)的新正元旦,益州(李顺起义后,宋朝降成都府为益州)戍卒在赵延顺等八人领导下,又一次发动了武装起义。当官员们庆贺元旦时,士兵们奋起杀死兵马钤辖符昭寿。知州牛冕在慌乱中缒城逃跑。赵延顺等推举农夫出身的军官都虞侯王均为领袖,建号大蜀国,建元化顺,署置官称,以小校(低级军官)张锴(音凯)为宰相。王均攻占益州后,又攻下汉州,进取绵州、剑门,不下,还成都。彭州农民准备杀兵马都监响应,事泄,首领被杀。各地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起义军逐渐发展到数万人。宋将杨怀忠自蜀州领兵进攻成都。起义军在崔照、鲁麻胡等领导下大败宋兵。二月,杨怀忠集合嘉州、眉州等七州宋军再攻成都。王均派赵延顺进攻宋邛州、蜀州。起义军断绝宋军邛、蜀援路。宋军小胜,进到成都南十五里,不敢攻城,以待宋朝的大军。王均闭城坚守。
宋王朝派出雷有终为川峡招安使,率领禁军,结集川峡各州兵,大举镇压起义。二月十九日,雷军至成都城外,王均开城假作逃遁。雷军进城掳掠民财,部伍混乱。起义军伏兵四起,宋军不能出,大部被歼灭。雷有终坠城逃跑,败回汉州。三月,雷有终又自汉州进兵,至成都附近。四月,王均自升仙桥分路迎敌,损失千余人,退守成都。宋军不敢进。五月,宋真宗下诏,对“益州乱军”招降。起义士兵继续坚持拒守。直到九月间,宋军久攻不下,乘起义军不备,夜间挖隧道入城。王均率起义军二万人突围而走。雷有终入城,积薪点火,捕得魁壮男子,指为受起义军官职,即投火烧死。前后烧死数百人。十月,王均起义军至富顺,夺城据守。雷有终派杨怀忠军追袭。宋军入城,王均坚持不屈,自缢牺牲。起义军六千余人被俘。
王长寿起义一○○五年,逃亡兵士王长寿,聚众百余人起义,至陈留,攻打州县。宋朝派遣专使增兵镇压。起义军在澶州、濮州间,与官军搏斗,发展到五千余人。起义军攻入胙城。宋磁州知州许均领兵至胙城,王长寿被俘。起义失败。
陈进起义一○○七年,广西宜州士兵在军校陈进领导下起义。宋宜州知州刘永规统治严酷,强迫兵士率领他们的家属上山伐木,修建州署,风雨不停。士兵常遭殴打。六月间,愤怒的士兵,在陈进领导下,杀刘永规,拥立判官卢成均为帅,号南平王,据宜州城起义,宋王朝大为震动。真宗分派曹利用、张煦为广南东、西路安抚使领兵镇压,并调发荆湖南、北等路禁军集结。自京师至宜州增置马递铺传达军情,又诏谕广州设备,防御起义军东下。起义军自宜州攻宋怀远军,围攻数日,不下,进取柳州。宋柳州知州王昱(音玉y))逃跑。起义军占据柳州城。又分兵攻打象州。围攻四十日,不下。象州农民向起义军赠送食物,热烈支援。九月,曹利用以大军救象州,与起义军遇于武仙县李练铺。陈进领兵拒敌,败退至城下。卢成均叛变降宋。陈进及起义军领袖六十余人被捕牺牲。
王伦起义一○四三年(仁宗庆历三年)五月,京东路驻军一百多人在士兵王伦领导下奋起杀死沂州巡检使朱进,占据沂州起义。起义士兵南下攻打泗州,渡过淮水,转战楚州、真州、扬州、泰州、滁州,直抵和州。义军所到之处,宋官军望风而降。谏官欧阳修上疏说:“王伦所过楚、泰等州,连骑扬旗,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巡检、县尉相继投降,衣甲器械均归义军。起义不断胜利发展,王伦着黄衣,立年号,置官职,声势大振。七月间,宋朝集合各路兵镇压起义,起义军在扬州山光寺南战败。王伦在和州历阳兵败,至采石矶,被杀牺牲。
张海等农民起义王伦起义失败后,欧阳修上疏说:“殊不知前贼(起义者)虽灭,后贼更多。今建昌军一火四百余人,桂阳监一火七十人,……其余池州、解州、邓州、南京等处各有强‘贼’不少,皆建旗鸣鼓,白日入城。”一○四三年九月间,金州起义军入州城,夺取府库兵仗,分散钱帛给贫民,日暮出城而去。各地义军打入州城者,约三、四十州。农民和士兵的起义,到处兴起,遍满天下。规模较大的是陕西商山张海等领导的起义。
一○四三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人。八月间,商州农民千余人发动了起义。起义领袖有张海、郭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起义军环绕虢州(虢音国gu$)、卢氏以东,洛阳、长水以西结集。京西路各地农民起而响应,威胁京都开封。宋朝派出左班殿直曹元喆(同哲)等统领禁兵镇压。起义军长驱南下,直抵襄、邓、均、郢(音影y!ng)各州。自陕南经豫西到鄂北的千余里地带,到处燃起了起义的烈火。宋枢密副使富弼向朝廷奏报说:“秦末、隋末、唐末诸寇(起义军)……观其初起,莫不甚微,尚不得如张海、郭邈山辈如此强盛。”起义军进至光化军界。宋兵士五百余人,以邵兴为首起兵,与起义农民相结合,发展到千余人。至商於,杀宋“提举捉贼”将官上官珙。官军败溃,藏匿山谷间,邵兴揭榜号召宋铸钱监士兵响应。邵兴军至兴元府,大败宋军。宋军校赵明率众向邵兴投降。宋朝以重兵残酷镇压起义者,十一月,邵兴在兴、洋界壻水战败被杀。十二月,张海等在战场上牺牲。
保州士兵起义 一○四四年八月,驻守保州边界地带的禁兵数千人,因受官员虐待,愤而起义。保州通判石待举、走马承受宦官刘宗言上城顽抗,被起义士兵杀死,知州刘继宗逃跑溺死。保州地接契丹,宋王朝大为震恐,命宣抚使富弼统帅各路兵镇压。宋军持诏书招降,部分兵士被骗诱开城门投降。宋军入城,将发动起义者四百二十九人,全部坑杀。起义遭到失败。
王则起义三年之后,贝州又爆发了士兵和农民的起义。起义领导者王则,本是涿州的农民,逃荒到贝州,给地主放羊,后来应募到宋军中当兵,起义前是宣毅军的小校。贝、冀等州本来有弥勒教在民间秘密流传。传说“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王则利用弥勒教的传说,传布着变革世道的舆论,并利用弥勒教和德州、齐州的士兵、农民取得了联系。起义事先作了部署。吸取益州士兵起义的经验,准备在庆历八年(一○四八年)新正元旦,乘官吏们庆贺新年时,各地同时起兵,攻取河北。由于这个计划事前被泄露,王则不得不在庆历七年(一○四七年)十一月冬至节,提前发动起义。当州官们去天庆观拜谒时,王则率领起义士兵打开兵库,夺得武器;打开监狱,释放囚犯,随即逮捕了宋朝的知州张得一。王则占领贝州后,建国号安阳,称东平郡王。以州吏张峦为宰相,卜吉为枢密使。城内起义的居民,在面部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六字,表示推翻宋王朝统治的坚决意志。
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宋王朝。仁宗慨叹说:“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日日上殿何益?”参知政事文彦博请往镇压。庆历八年正月,仁宗派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以明镐(音号h4o)为副,领大军围攻贝州。宋军攻城,久不能下。最后在北城急攻,乘义军不备,在南城挖通地道,潜入城内。起义军突围而出,王则、张峦、卜吉等被俘。起义士兵仍依村舍作战,直到最后被焚牺牲。宋朝统治者把王则、张峦、卜吉等押解到开封,残暴地处死。起义领袖们英勇地牺牲了。
王则起义,从发动到失败,不过六十五天,但给予宋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起义利用宗教传播舆论,事前已有计划部署,发动后建置官属,有步骤地行动。比起前此的士兵起义来,显然又前进了一步。
各朝各代对于起义的人多数是镇压,招降的也有比较少。个每次起义的原因大多相似,赋税过高,天灾过后朝廷赈灾不及时导致老百姓吃不上饭等。农民起义后的行为大多与义没有多大关系,如唐朝的黄巢起义,居然把老百姓当干粮用称为两脚羊。有的起义军经过农田是会被农田毁掉,这样没有生计的农民就会跟着他们。这也是起义军失败的居多的原因。著名的起义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朝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朝的宋江(不是小说正史真有,不过和小说情趣甚远)、方腊起义、元末的韩林儿、朱元璋、陈友谅起义、明朝的唐赛儿、杨虎、刘六刘七(流里流气的原型)、李自成、清朝的天理教起义。那个朝代的起义最多还真不好鉴定,不过清朝的起义有记载的只有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了,别的都被抹掉了(清朝的文字管制十分严厉有一丁点对朝廷不利的记录都不许存在)白莲教是历史悠久从宋朝就有,而天理教是影响太大抹不去了,天理教起义根据记载已经快把紫禁城给打下来了。
中国历史上人民起义很多,但农民起义最多的要数元朝,元朝是中国最黑暗的。著名的起义:元末农民起义
其二 就是清朝 著名的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以上理由:两朝都是少数民族的 因为他们破坏了中国文化,导致人民起义
次数?怎么界定,随便一个农民,扛着个锄头说,我要打到京城去做皇帝就算呢?还是像陈胜吴广那样带着几百人的队伍?还是要能打下个县城衙署才算起义呢?
还有就是,是同一个人无论起义多少次都算作一次呢?还是他反几次就算几次呢?要知道,像明末李自成那伙人,简直那起义当职业,稍微不逞心就搞起义,政府军以来围剿就投降。如果按次数算,无疑明朝的次数最多。
著名的起义,那就太多了,5分不够列的。要不你再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