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金属自然资源如何?

2025-04-15 01:15: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历来都把矿产资源称作“宝藏”,把能源和原材料矿产称为工业的 “血液”和“粮食”。目前,我国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90%左右的能源、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来自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相继发现、探明、开发了一批重要矿床和重要地下水源地,形成了能源与原材料矿产品较强的供应系统,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约1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在诸多矿产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铝、硫、磷等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在发展中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环境代价。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4倍。在过去的20年,我国GDP翻了两番,能源消费量也翻了一番。2002年同1978年相比,钢增加了5.8倍,10种有色金属增加了10.12倍。在未来的20年,GDP要再翻两番,对能源、原材料矿产的需求量更大。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16.67亿吨,原油产量1.70亿吨,钢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但市场仍然紧张。铁、锰、铜等大宗矿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推进工业化的路。

我国的矿产:一是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量少。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二是矿种比较齐全,但部分矿种供需失衡。三是大宗支柱性矿产中,大型矿床和容易选冶的矿产地少,中小矿和共生伴生矿多。四是在查明资源中,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少,需要进一步提高勘查程度和经济技术评价的多。

目前,我国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后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逐步枯竭濒临关闭,有的已停产闭坑,大量矿工面临下岗。这不仅威胁到资源供应,同时,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石油已连续11年净进口,并且进口量急剧上升。2003年,原油、成品油进口量已超过1亿吨,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4亿吨,这已占到世界自由贸易量的50%;铜精矿和氧化铝消费量的50%以上都依赖进口。2010年前后,将出现金属老矿山关闭的高峰,37%以上的产能行将消失。这样,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势必逐年攀升。

对45种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新一轮论证的结果表明,到2020年,国内可开采储量能保证需求的有煤、天然气、稀土、菱镁矿等14种;可保证需求40-70%的有石油、铁、锰、铅、铝土矿、镍、锑等9种,金刚石、铂、钾盐等缺口较大。石油。这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七大石油进口国。我国至今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3.95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24.28亿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亿吨;2020年,将达到4.2亿吨。假如国内石油生产能力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并且同期的石油资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到2010年,国内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不到60%,到2020年,只有40%左右。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多数含硫量高,开发利用的环保要求高。现已探明的储量中,可供建井的储量少。长期开发利用率低,布局不尽合理,开采秩序混乱、破坏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现象相当普遍而且严重,发展生产需要解决投入、运力等问题。重要大宗固体矿产。如铁、锰、铝、铜、磷等,国内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开发难度较大。许多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主力矿山有相当一部分已难以为继,这些大宗矿产的可供性持续下降。据测算,2005年的对外依存度,铁精矿将超过60%,富锰矿达到69%,铬铁矿达到85%,铜矿达到50%,钾盐达到80%。优势矿产。我国钨、锡、锑、稀土等矿产的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一度乱采滥挖,资源被破坏浪费严重。由于过量开采、低水平加工,甚至根本不加工,只出口原料,加上多头出口竞相压价,曾出现过产量、出口翻番,而创汇减少过半的情况。国内丰富的建材矿产保障了加快建设的需要。但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粗放开采、盲目建设等不少问题,当前正在专项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