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的故事

2024-11-28 07:32: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国庆前夕,央视《艺术人生》栏目请来了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全是1949年10月1日当天参加开国大典的文艺工作者,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激动地讲述开国大典当天的盛况,记者采访了他们当中的三位,今年已经95岁高龄、当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装饰设计、参与者张目老人;开国大典标语的书写者钟灵;负责开国大典礼花施放的负责人张贵文。

大红灯笼是日本人设计的

张目老人说:“当时只有20天的准备时间,那时的天安门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杂草清走,然后安灯笼、竖旗杆、搭观礼台。准备好之后,周总理来检查,结果红绸子卷在滑轮上了,只好人爬上去拿下来。后来改成电动的。

开国大典挂在天安门两侧的8个大红灯笼的设计方案其实是两个日本人提出来的,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中被俘,因为是被日军强迫参军的,很爱好和平,人也很善良。当时有人反对,说为什么不找中国人,中国人也有艺术家?后来是周总理特别批准的,他还批评了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主席”那两个字是胶水写上去的

开国大典负责书写标语的钟灵告诉记者,他这一生中写的最伟大、最光辉、最有意义的其实只有两个字。“记得那是1949年10月1日的中午,离开国大典还有3个多小时,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急匆匆地找到我说,坏了,毛主席胸前挂的那个写着‘主席’字样的红绸子找不到了,不记得夹在哪本书里了!我坐上吉普车就回中南海了,到了办公室,我急中生智,找了一块红布,剪了一小块,用胶水在上面写了‘主席’两个字,洒上金粉,看上去跟别人的烫金字差不多,再坐上车回到天安门。那时候主席正在上天安门台阶,刚好赶上。”

指挥阅兵式的麦克没响

指挥礼花施放的张贵文老人提起开国大典则感叹不已,“10月1日那天,我接到聂荣臻的电话,命令放礼花。我走到麦克风前,一连下了3声命令,一点声音没有。我当时汗就下来了,麦克风没响!幸好之前我定了三个方案:如果麦克风不响,以我的信号枪为准;万一我的信号枪也不响,6个点中有一个点先放,其他人以这个点为准。所以我立刻拔出信号枪,打了一枪。广场的人都吓了一跳,谁开的枪?天安门响枪声,这还得了!但紧接着其他信号枪都响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