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纪末一次是指甲午战争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二、20世纪初一次是指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
爱国心驱使和利润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概况: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著名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
洋务运动是第一次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制度,“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19世纪中后期,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围绕洋务运动所积累官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展开。这个机会的获得,主要依靠洋务运动的发展,以及19世纪进入80年代后的西方经济危机。
20世纪10年代到30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的打击,以及1929年开始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大量定单和资本向中国转移,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