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首要工作是降低使用期间的能耗, 世界各许多国家,都对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类型建筑,其能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其中,住宅作为城市中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相关能耗也有对应的标准和规定。因而,要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通过合理规划设计,首先就要达到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施工和科学使用管理,降低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从而达到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目的。
而对于减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能源使用部分的追踪,强调节约使用过程中一次性使用能源的消耗,包括提高采暖和电源部分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并不是盲目追求在城市建筑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的推广,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受到许多限制,最终节能减排效果有限。
同时,降低碳排放、节能减耗需要从上而下共同努力,从产业结构和开发商,到设计和建设者,从建筑的生产、建造环节就减少碳排放量,而作为消费者的购房人,购买低能耗、低碳建筑,也是为减少碳排放尽一份力。
提倡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杜绝大而不当的建筑,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绿色出行近年来也常常被大家提及。因此在建筑前期规划中,应提倡尽量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导,500米左右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建设满足日常生活品购买和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减少出行量,建立并重新开发人性化的自行车道路体系、存放体系,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需求,也能将总体出行的碳排放量降至更低。这些同我们的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有密切关系,但严格说属于交通系统的降低碳排放范畴, 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是低碳城市重要衡量指标。
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曹彬看来,我国建筑业减碳可以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在建造之初,减少高碳建材的用量,比如采用装配式内装,以架空层代替水泥、砂子垫层,减少排放,且便于更换和材料再用。还有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住建部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在建筑屋面和条件适宜的建筑外墙,建设太阳能光伏设施。到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0GW以上。”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内全部能源供给的成熟案例——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的“0+小屋”项目,借助60片共20千瓦光伏板,顺利实现了全屋包括采暖等在内的清洁供能。不过,我国建筑光伏领域的应用发展还是属于初级阶段。但建筑光伏的发展增速很快,形式愈发多样,呈现出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