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出第一个小行星运行轨道的科学家是高斯。
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天文台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当然,皮亚齐一开始并没有确定这是一个新的行星,他一度以为这是一颗彗星。但后来皮亚齐因为生病而不得不暂停观测,随后谷神星又淹没在太阳的辉光中,观测困难,因而皮亚齐未能继续跟踪观测。这个天体就这样“丢失”了。
皮亚齐将自己的观测结果公之于众,并请求各国的学者们帮助重新找到这个失踪天体。德国大数学家高斯闻讯后,立刻着手进行计算。高斯发明了一种根据三次观测的资料求解行星近似轨道的新方法,并且根据这种新方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只用几天就完成了计算,后来天文学家们果然在高斯预测的位置附近重新观察到了这颗行星。而高斯的方法,从此以后也在天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是谷神星的发现者,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奇。
在望远镜观测中,小行星就是一个光点,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但能够鉴别它和恒星区别的最关键因素就在于,它会在恒星背景之中发生变动。根据变动的规律,可以经过一些数学计算推断出它的轨道。换而言之,如果能确定一颗天体是小行星,必然已经大致确定它的轨道。关于谷神星的定轨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不妨参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2089/17102348.htm
注意,联系我上一段介绍,否则可能会纳闷确定距离怎么能折腾这么久?还有,百度百科很多地方不严谨,“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这颗行星在几天的观测期内不断变动位置。”这段描述很明显是不懂天文的人缩写,应该修改为:
“他从望远镜里发现既有星图上未有记载的新天体,经过几天的观测发现它的位置在恒星背景上不断变化。根据数学上的计算拟合轨道,发现它恰好位于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
(这段文字以科学性有限,很多地方的笔触像论文而不是科普口述,希望楼主明白其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