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孙权的兄长,英年早逝。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孙策在东吴的成就会在弟弟孙权之上的。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与一个人的能力的人格是息息相关的。孙策能文能武能力远在弟弟孙权之上,少年英雄又是极具个人魅力。招贤纳士奠定东吴基础。孙权的人格魅力与能力是不足与兄长相比。自然若是孙策长命,成就自然不比孙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孙策敢打敢拼,孙策本身的武力值很高,被人称为小霸王。孙权在武力方面便是不敌孙策。三国时代,武将的武力还是很重要的。孙策有着血性,一个16岁的孩子,在孙坚去世后,接管了军队,开始自己的称霸路途。从孙权的后期作为来看,若是孙权接管,可能东吴便不复存在。孙权虽然懂得阴谋权术,但是在创业的初期是不行的。从这来看,孙权的成就就没有哥哥的大。
孙策虽不懂阴谋权术,但是孙策人格完整,有一定的魅力。孙策血气方刚,潇洒豪爽。这种品格如今来看可能并不太好,可是三国时代这就是最大的创业基本。你需要勇气和眼光,你需要人才支撑。这种性格的首领是最受年轻英才喜爱的。比如都督周瑜,孙权依赖的人。周瑜正是与孙策相投,而为孙策效力。孙策吸引了好多的人才,奠定了东吴的官员基础。换做孙权将会不同。一个开创的时候能取的这么大成果的人治国不会太差。况且孙权之后的统治,都是建立在孙策的人才基础之上。
孙权被称为吴大帝,初期是有成就的,后期可就没有那么好。孙权晚年昏庸无道,东吴的发展也是三国之中差的,孙权残暴,对待臣子不信任。东吴后期的发展是在夹缝中生存,依赖着几个杰出的人才维持,换成孙策将会做得更好。因此,孙策如果不英年早逝,他在东吴的成就会在孙权之上。
孙策的军中威望和孙氏在江东的地位,称霸江东都是小儿科。如果孙策不死,那么孙策会去执行鲁肃的榻上对的战略,取荆州,割据整个东南领土可以据江称王。但是孙策的做事风格缺少休养生息和安抚,打刘表肯定会屠城为父报仇。
托付孙权的时候也自己对比了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说明孙策还是知道自己的短板的,暴戾的性格,打江山是把好手,但守护子民,守护领土,以及政治权谋,的确要差很多。自古乱世,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怎样在乱世中制衡各路诸侯,孙权的前半生体现的淋漓尽致。孙权从父兄手上接过江东也做到了未失一寸土地,并且夺下了荆州。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孙权很好的制衡了手下权臣和军事将领。孙权一生的痛估计就是合肥之战了,如果孙策在,估计赤壁前就拿下了。
但同样的,就是再好的两兄弟,一旦孙家势力大了,难免会出现祸起萧墙。兄弟子嗣互相残杀。所以不能假设孙策不死会怎样,只能说,孙策死了,对江东社稷是最利好的。
如果孙策不英年早逝,他在东吴的成就也绝不会在孙权之上。因为孙策有勇无谋,脾气暴躁,只会武力镇压,不会怀柔,不会利导,那样就会处外树敌。
会,孙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而且他是孙权的哥哥,孙权也会帮助他建功立业。
如果孙策不死,他肯定能把江东带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小霸王“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孙策都要比孙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