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者库是隶属内务府的一个机构,早在清入关之前,将那些在战争中被俘虏的有手艺的汉人编入辛者库,清初时又陆续将免死的罪犯编入。由此可见,辛者库的地位非常之低,然而,他们和皇帝的距离并不远,又包揽宫廷采办事务。因此,出身辛者库的人虽然在政治地位上不高,可在经济方面却是属于高收入的一个群体,到了清末时,他们甚至成为了京城中人人羡慕的对象,据记载:“地安门往北直到鼓楼前,大街两侧古玩铺林立,它们的东家基本上都是属于辛者库出身的内务府旗人。
扩展资料:
辛者库人员来源:
第一,因战事失利入辛者库。从顺治时期到雍正时期,那些在战场上因指挥不当或是贻误战机的将领,除了本人受严厉的处罚外,他们的家属也会被编入辛者库。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鞭策那些在战场上将领及其士兵。
第二,偷盗内府财物。管理皇宫大内各处宫殿日常维护和物品添设是内务府的职责,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内务府中就有一些贪财好物之人。其实,清宫中物品被盗或是无故遗失的案例很多,皇帝对此也颇为头疼。为了警告那些监守自盗的不法分子,规定凡是偷盗大内物品被擒者拟绞监候,其家属一并入辛者库为奴。
第三,对窃贼的惩罚。这个盗窃指的不是宫内偷盗,而是在宫外。比如康熙时期,段成乡、苏呵子,田九龙三人路上看到蒙古的席拉布等人的账房内堆着布匹,当夜就进账房偷盗布匹,此三人皆被判为斩监侯。后来,康熙帝又下旨免死:“段成乡等从宽免死,一并入辛者库。”
第四,犯谋杀和其他刑事案件。这类案例不少,很多旗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犯下谋杀或斗殴等重大刑事案件,对于此类犯人,往往都会被判以重罪。可是,这些人中又有不少是有功之人或是皇帝亲近之人,因此也有不少会被皇帝特旨宽宥,将其并入辛者库。
第五,将未参选的秀女私自婚嫁。清代入关后,顺治帝制定了选秀女的制度。凡是八旗女子到了年龄就必须要参与选秀女,如果违反此规定除了要受到严厉惩罚外,还要将其家人并入辛者库。整体来说,这类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很高。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乃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古代皇宫中最低贱的一个部门,主要干一些比较脏活、累活,包括洗衣服、倒夜香等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乃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又有译作“身者库”、“新者库”或“薪者库”。辛(sin)汉意为斤斗或金斗,(金斗,量粮食之器,一斗八升为一金斗);者库(jeku)汉意为粮米。辛者库则为斗粮之意。 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sin jeku jetele aha niru)的简称,汉义为食斤斗粮之奴仆的佐领。 辛者库乃管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满语称“浑托和”(hontoho),一个珲托和为半个佐领,因而又可称辛者库为“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 杜家骥:《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王道瑞:《清代辛者库》;(清)奕赓:《寄楮备谈》
专以从事大内或王公府第等地贱役苦差为职。比如紫禁城内庭院、道路之扫除,“糊饰扫尘”、“三殿除草”、清除积雪,运送米面粮油、担水,运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办酱醋、饼饵、茶汤及淘洗果品,司管灯火、采买杂物,承应各处祭祀,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驼马,以及“各公事需用驱使”等等。一些内务府辛者库妇人所管的杂务如做祭品、针线活、打洗脸水等。皇室后妃各宫,每宫都配有一定数额的管领下妇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生活。管领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义务。每年,管领下女子要与佐领下包衣女子一起,备选宫女,先给各宫主子使令,有的到了一定年龄放出宫去,而有的则可能被皇帝看重,备列后妃,当然有罪的贱民不可能成为后妃,而原在辛者库下的世仆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康熙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