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动漫不好看

2025-03-26 04:39: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早期中国动漫在世界属于领先地位的,但在后来可能越来越不重视这方面的东西了吧,不仅不如日本动漫,基本上欧洲的动漫产业都比中国发达,前几天看了一篇报道,很多中国动漫界权威人士总结后觉得现在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中国动画太缺乏想象力和创新
日本人的漫画几乎都有脚本.这样子,原创的故事和人物造型就已经出炉了,动画只要在漫画的基础上晚上情节就好了.日本漫画非常具有创意,原创漫画数不胜数。另外,中日两国对动画片的定位不同.中国人老认为动画片只是给孩子们看的,最好还能教育他们,结果做出来的都很俗,小学没毕业都不爱看了.,缺乏创意.而很多日本动画片制作者是抱着对艺术的追求来创作的,比如宫崎骏(这种艺术家中国也曾有过).他们的动画电影已经提升到了一种人文学的高度,从中可看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对战争的憎恶,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不是中国这种说教式的)
第三,日本动画产业化发展完善,动画市场需求量大,而中国原来的水墨动画虽起步早,但中国对这方面没加以重视.后导致画风幼稚,与日本不是一个档次。

回答2:

中国思想太保守,即使制作出来的也被政府和谐掉了,所以能放得只有像“清时明月”“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完全不含爱情因素的动漫,但是不含这样情感的动漫觉得称不上是好动漫.
而且中国动漫制作已经落后日本至少3年了,即使制造也全是没人看的东西,所以干脆就直接把这个业务给日本了

这样的回答是否满意?求最佳,谢谢
顺便楼上的楼上的那位,说下,事实上中国的原创漫画,轻小说绝对不会比日本差到哪里去,只是没人发现,知道的也只是抱着“想看”而不是“想改编动漫”这样的心态

回答3:

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动画片在我的童年时光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天傍晚在晚饭前的那段时间里,我总是饶有兴致的坐在电视机前面,等待着、盼望着那些可爱的动画人物的演出。我已经记不清看过多少部动画片啦,但是至今那一个个生动的,富有活力的卡通形象仍在我脑海里闪现着。
如果让我说一说我最喜欢的几部动画片的话,我能说出一连串的名字。像《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宠物小精灵》、《海尔兄弟》、《战神金刚》、《足球小子》、《花木兰》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卡通作品。它们每一部都曾带给过我快乐和无尽的遐想。
我虽然很爱看动画片,但对国产的片子却很少感兴趣。这一点儿连我自己都觉得很无奈。俱我观察,现在的动漫卡通市场基本上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日本的动漫风格的动画连续剧。从我刚接触动画片的时候开始,日本的动画片就占据着各个频道,直到现在,你拿着遥控器随便换到任意的一个台,基本上播的动画片都是日本产的。日本卡通如此风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漫画预热”作用。在日本几乎100%的动画片都是根据漫画改编的,而这些原创动漫作品在改编之前往往已经有了很强的人气,这样就给同名的动画片的播出打下了非常好的“观众基础”。再加上日本漫画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给予作品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老是在惦记着“下一集会怎么样呢?”像《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宠物小精灵》这些人气极旺的经典之作,之所以会吸引那么多的拥戴者,依靠的就是剧情,依靠的就是悬念。
现在,动画制作的另外一个强大阵营就要数以美国的迪斯尼、华纳为代表制作的动画电影了。以前,迪斯尼和华纳公司主要是以制作动画系列片为主,创造了许多风靡世界的卡通形象。迪斯尼就不用多说了,它是所有孩子梦想中的动画殿堂。华纳的《兔巴哥》系列同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作品。不过要说迪斯尼和华纳公司最厉害的还是它们所拍摄的动画电影。
凡是由美国制作的卡通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搞笑。凭借在影片当中所放置的一个接一个夸张的笑料,凡是观看片子的观众肯定会被逗得前仰后合,让观众看完之后会有还要再看一遍的欲望。当然,迪斯尼、华纳还有其它吸引观众更为厉害的“绝招”,最常用的方式是会在影片中加入使人感动的情感元素。其中亲情、友情用的比较多。像前几年非常火的一部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的卡通影片”。片中的整个故事情节十分的生动,充满了幽默和搞笑的元素,但是这个故事的主体又是围绕着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而展开的,所以观众在被片子中那些好玩的事情逗乐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情在心中涌起的感动。
上面已经说过,我对国产的动画片并不是太感兴趣。我曾经也问过几个同学对国产卡通的看法,他们几乎都用到了同一个字眼儿——“没意思”。其实,我们曾经也拍出过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好片子,像《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等都是在国际上获过大奖的优秀作品。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和风格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色的,并且非常有特点,我们自己发明的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等等,都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动画制作方法。但是为什么,现代近几年里我们自己制作的动画片这么不受青睐呢?
首先就是剧情太单调了。仔细琢磨日本、美国卡通片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好在了剧情上面。其实不光是动画片,一部成功电影、小说、戏剧肯定有一部优秀的剧本。没有情节的戏剧是空洞的、乏味的。即使用各种高超的艺术手段来加以弥补、包装,它充其量也只能像是一个有着华丽外表的“废品”。本来动画片比其它艺术形式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剧情上没有什么限制,设计师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只要这个故事可以吸引孩子们(甚至是大人们)的眼球就可以OK啦。但是,那些国产的动画片在情节上就给人一种过于老套的感觉。光根据《西游记》一书改编的动画影片、动画连续剧就不下十部。本来发扬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过于依靠这些已经被人们“滥熟于心中”的老题材,到最后肯定是对观众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了。不光是《西游记》,众多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传统故事虽然已经被改编过无数次了,但现在仍然是国产动画片的主要题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和“传统故事过分发扬”的现象一样,情节过分“幼儿化”也是影响中国动画片收视率的一个关键原因。早就有人说过:“动画片不是孩子们的专利。”早些年,那部让人笑掉大牙的《汤姆和杰瑞》(猫和老鼠)热播的时候,爸爸在观看的时候比我的积极性都要高呢。我想,现在一部出色的动画片不光是要看在孩子们当中的影响力有多少,也应该照顾到成年人这个庞大的观众群体。但是现在有些国产的片子却恰恰相反,居然拍得越来越“幼儿化”了,就连只有七八岁的“小小观众”竟然看了以后都直呼:“太幼稚了,太幼稚了。这是给婴儿看的呀!”我猜,设计这些片子的作者平时都不太跟小孩子交流,不知道现在新一代的青少年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喜欢什么······,他们都不了解。他们只是在按照自己心目中孩子喜欢的模式在制作片子。事实证明,这些自以为是的设计者们想错了,现在的孩子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聪明,要懂事。你拿那些比“小孩还要小孩”的东西来哄他们,根本调不起他们的胃口。
除了题材的匮乏,国产的动画片另外一个弱点就是侧重点太带有教育色彩了。可能是受我们国家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动画片也加入了教育孩子的行列中来了。几乎每部国产动画片不是在宣扬传统美德,就是在传播远远超出孩子思想所能理解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整天了,好不容易回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可是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却又在对他们进行“二次教育”,这就会引起他们对国产影片反感。作为动画片来讲,本身就是一种观众拿来娱乐的方式,观众看动画片就是想找到快乐,干嘛非要把它伪装成严肃的“教科书”呢?在这一点上,《猫和老鼠》、《兔巴哥》、《鼹鼠的故事》等等这一类幽默动画短片,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我要声明一点,我并不是反对给动画片当中加入教育元素,我只是觉得不应该以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填充动画片的内容,而是应当把知识同历险、悬念、故事这些能吸引观众的东西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真希望再能多拍几部像《海尔兄弟》那样的集趣味与知识于一身的经典之作。
虽然中国的动画业目前距离日本、美国等一些动画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始终坚信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超过它们,就像中国的其它产业一样。我们的动画工作者们,一定要努力地挖掘我们自己的动画风格,真正做到“独树一帜”,然后再在剧情、宣传方面下点儿功夫,还有就是可以虚心听取孩子们的想法,把作品和孩子们的审美理念紧紧地联系起来,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让中国的孩子觉得:“嗯!我们中国的动画片是最好看的!”

回答4:

中国动漫,大多都是粗制滥造,甚至是抄袭国外的动漫。而且自己国产的动漫主题又很单调,千篇一律,当然不受欢迎了

回答5:

因为中国现在只是一味的抄袭日本。其实中国以前的大闹天宫啊,牧童啊,还有很多那些水墨画什么的是很好看的,别国都模仿不来的…中国放弃了这些,那动画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