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是谁发明的?

2025-04-09 02:09: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国人民食用馒头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用馒头祭祀泸水神的记述。馒头是我国的传统面食,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在江南地区,一般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馒头叫做包子,而普通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如蒸饼、炊饼、饽饽、馍馍、大馍等等。 基本简介 馒头 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食用碱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制作馒头所需的原料为面粉、发酵面、(白糖)、水、碱、(青红丝)。 白馒头 馒头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无馅馒头在北方直接叫做“馒头”,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有馅馒头在北方叫做“包子”,在半圆顶部捏合处褶皱不加红印,通常有肉馅、豆沙馅、油菜、白菜、粉条、萝卜丝、南瓜、韭菜鸡蛋等各式各样。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 宋高承《事物纪原�6�4酒醴饮食�6�4馒头》:“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後人由此为馒头。” 馒头是我国北方小麦生产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在南方也很受欢迎。最初,“馒头”是带馅的,而“白面馒头”或者“实心馒头”是不带馅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北方话当中发生了变化。在北方称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南方一些地区仍然维持比较老的称呼。 名称的由来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 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
采纳哦

回答2:

吃了这个馒头!期末不挂科!

回答3:

据传说,馒头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记载,诸葛亮在南蛮之战后,为了平定战死的冤魂,打算祭奠河神,但诸葛亮不忍心用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