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文化的形成
提出“徽学”已经半个世纪,归结到“徽州文化”却只五六年时间,但徽州文化概念的提出很快就被国内外学者认可,而且发挥出了更加旺盛的研究热情。“徽州文化”国际研讨会,从黄山(徽州)开到合肥、上海、北京,一直开到美国马里兰州。一种地方文化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如此浓郁兴趣?为什么会发展成一支很有实力的国内外学术研究队伍?这要从徽州文化的全面性、丰富性、生动性、传承性以至经典性来考虑,更要从徽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社会特别是明、清的一个写照来考虑。以儒、释、道的思想道德为主要内涵的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一以贯之,发扬光大,已为世人所瞩目,而徽州地方上一万多古建筑的现存,数万件文书的积累,成了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民俗史的可视资料,也为世人所珍惜。这些,我另有文章表达了一些观点。这里我用“一、二、三”来简要而概括地阐述一下,徽州文化的形成:
一个特殊的社会构成,二条辉煌的对外通道,三个独特的基本条件。并以此请教于学术界朋友们。
徽州,山多地少是人们要外出的一个原因,许多论文作了阐述。但中国山区很多,也都有人外出,并不能都形成一种很有特色的地方冠名的文化。这就要对徽州人外出的起因作新的研究。我认为:
徽州社会成员的构成,有一个明显特点:徽州人中许多是中原的望族、名门或书香子弟。因中原朝廷更迭、战争频起,不少人逃到徽州。因关山阻隔道路不通畅,消息易断,遂隐名埋姓,生存下来。另一部分人是来徽州做官,因社会变动或个人原因而留居徽州,如绩溪的胡姓就是。而徽州地处北纬28—29°,气候适中,雨量充足,正好休养生息。祖上或者他们自己就是从外面来的,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下决心要打出去,创立新事业开辟新天地,如扬州的江姓,是济阳江氏大都是来徽州再定居扬州的;湖州的张姓本是留候世家,清河张氏来徽州而定居湖州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徽州人如何走出徽州有两条路:一是行商,二是考官。两者都必须有文化,“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猪”、“十户之乡不废诵读”就形成了。行商,不少是苦出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背上包袱带上可以长期保留的特色点心徽州?,带上咸鸭蛋作菜,“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鸭蛋未露黄。”一步一步走到余杭、临安,走到建平、梅渚、孝丰……,水路则新安江而运河而长江,而全国以及世界各地。也有由阊江而鄱阳湖而湖广……,形成了“无徽不成镇”,胡适先生还加了一句“无绩不成街”。徽商鼎盛数百年,遍布全国。而读书,是徽州的一种共同的社会风尚,入仕是理想归属,状元是目标,进士是阶梯。在徽州,秀才是不起眼的,举人也不足提的,只有殿试录取的进士,才上了光荣榜(牌坊)。雄村一个村,明清两代出三、四十个进士,丞相都出了两个,现在还有牌坊标示:“四代一品”、“父子丞相”。仕途能进,文相武将;不能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首选经商。儒商,则成了徽商的素质特点。所以才有“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指学好的,都好。学而优则仕与则商并提,是徽州文化中一个特点。两条路走出去了一批批人。形成徽州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外”。在外面闯天下的,占徽州人的70%。景德镇当年十万人中有八万是徽州人,三百户的黟县西递村就有一千多有在景德镇。北京的琉璃厂开文房四宝店与珠宝店的,有不少徽州人。当年正阳门西边最大建筑是歙县会馆。以至现在的韩国高丽大学洪校长,济洲一带十几万朱姓,原在美国的吴健雄等等,都认定是徽州人。所以,我经常把一些外地人请回“徽州”(祖籍)。包括江姓、潘姓、吴姓、方姓、汪姓、程姓、鲍姓、张姓、黄姓、叶姓等等。
由于徽州人做官做生意的多,又大量在外地,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创立了别处不具备的特有条件。徽商是徽州文化的经济基础;徽州大量官员及文人雅士不间断地加大了文化交流与吸取,这既是一种权力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基础。宋以后影响八百年的新儒学的创立者朱熹,历来标明:“新安朱熹”。他不仅认定是新安(即徽州)人,而多次来徽州讲学、祭祖。南宋以后,徽州的暂时稳定与繁荣也为朱子学说的传播与扩散形成了促进力量。“朱子家训”,朱氏后裔的“朱伯卢治家格言”,在徽州都是家喻户晓的,形成了统一人们行为的思想基础。
这三个基本条件是在徽州特殊环境中出现的,也是任何一个地区都很难全具备的。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与道家、释家思想的厚实沉淀区。就是因为有两条渠道的不断进出,就是因为有一个思想规范。就是因为,徽州山区人,不是一种山区人的自我固守性格。这才在全国开拓成一种崭新的局面,使徽州文化中的新安理学、徽派建筑、新安医学、徽州艺文、徽商、徽菜等,都在全国乃至走向世界中显露了头角。
徽学研究到徽州文化概念的确定,说明她的实际存在,证明她有着很大的价值。已经由汉文化圈扩大到欧美。正是因为徽州文化,是研究中国史,中国商业、企业、艺术、医学、教育、科技等等包罗万象的丰富内涵。大量现存的徽州文书和地面古迹,是极生动的教材。宣传徽州文化,也是弘扬中华文化。文化上的认同,以及东西文文化差异的研究,东西方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的研究,都是徽州文化研究者的学术内容。而徽州文化研究,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宏伟事业。这个事业,不仅国内各地、各界许多学者、专家朋友有浓厚兴趣,许许多多外国朋友也表现十分热心。徽州文化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是值得庆贺的。
徽州,现在的黄山市,也自然成为具有高品位、高档次、高密集度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复制的,别全写了
作业做完了哦……记得给我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