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应该在外面拼搏,而不是自己阻碍了自己孩子的发展。我来讲一个真实的事件。我二嫂的妈妈生病住院了,我二嫂孝心最好,除了每天在医院伺候,还垫付了全部医药费。我二嫂有一哥一弟一妹,其中大哥大嫂因为和妈妈吵过嘴,一直没有来往。这次老太婆住院,大儿子不知怎的听说了,就来到了医院探望,你们猜买的什么礼物?一双解放鞋。
没错,这是你工作和行军时穿的那种鞋。原因是长子正在去医院的路上并打折,所以他买了它并送给了他的母亲。据我嫂子说,到了晚上老太婆睡不着,拿出枕头下面的鞋子一边看一边笑,不住地夸大儿子孝心好,知道买鞋送给妈妈,这让我嫂子简直哭笑不得,要知道,大儿子已经几年都没登过门了。
我的侄子最初认为她的母亲是一位族长,但是那位老太太开始大叫,说全世界这几个孩子都不擅长。又是这件事没做好,又是那件事也没做好所以你明白了吗?有些老人专挑在身边伺候的儿女们的错,而对那个不大出现的孩子还好一些。而我们作为孩子,还不能和长辈赌气,而是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该孝顺的还是要孝顺。
我听到一位同事说许多在医院住院的老人都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老人生病了,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很多真正在生活中备受宠爱的孩子,都出不了多少。俗话说,老实人吃亏,这话有时候还真是不错。老实人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心眼,所以在老人面前,不能很吃香,也不会得到很多的利益。真正油嘴滑舌,心机深沉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老人的信任,把好处都得了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不能离得太近,太近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又不能离的太远,离的太远就彼此生疏。就像父母对孩子超好,事事都为孩子考虑到,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操心,但孩子却拼命地想挣脱父母的束缚。对孩子冷淡,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不在乎他,导致感情也并不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说明了一句古话: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有的老人时常会抱怨孩子不孝顺,说自己没有福气怪可怜的,会羡慕那些子女非常孝顺的老人。但那些老人真的开心吗?那可未必,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人到晚年,子女越孝顺老人越觉得不“幸福”呢?答案让人意外。
子女非要把老人接在身边照顾,越孝顺老人越不“幸福”
子女体谅父母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有出息后就把老人接在身边照顾,但这种自以为孝敬老人的做法,反而会让老人坐立不安、全身不自在。邻居家的女儿很有出息,在英国上学后在在那里定居,有了积蓄、生活稳定后就想把老两口接过去享清福,老两口一开始不想去,但奈何,女儿盛情邀约,老两口禁不住女儿软磨硬泡就去了英国。
女儿先是带他们去玩了一圈,后来也会时常带俩人出去玩。但是,女儿总是要上班的,不能一直陪着老人,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老两口在家大眼瞪小眼。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也不熟悉,连买菜都成为困难的事,女儿体谅老两口,下班时候会买很多菜。但老两口住的很憋屈、也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时间一长,都要闷出病。后来,女儿无奈,把老两口送了回来。
顿时,老两口“满血复活”,跟这个阿姨拉拉家常,跟那个叔叔切磋棋艺,俩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孝敬老人并不是一定要把老人接在身边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更何况在一个地方待了几十年的老人。所以孝顺的子女要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老人过得并不“幸福”,总以为对老人越好他越幸福,却并非如此,答案也是让人很意外了。
老人被病痛折磨,子女一定要救治,老人反而不“幸福”
有的老人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老时身体非常不好,有的甚至老年生活都是在病床上度过,活的毫无尊严。老人就想听之任之,不想再治病,但为人子女,又怎会轻易放弃。我公公之前给我老公说过,说到老时得了治不好的病就不要治了,不仅花钱还受罪,最后人也保不齐。事后我问老公,老公说:“要是咱孩子得了病,我拼了命也会救他。但要是我得了病,我不想让孩子为我背上几十万的债”。
这就是为人父母,为孩子劳心劳力、最后也为孩子考虑。老人被病痛折磨,子女一定要救,老人反而不“幸福”,但放弃又谈何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罢了。但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那就不妨大胆一些,答案也是让人很意外了。
我觉得这是因为人老了之后性格会变得像老小孩一样,会对子女各种挑剔。
这都是子女惯出来的,老人越来就越像小孩,也越来越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