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三国志,陈寿有完整公允评价
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27岁出山,辅助刘备三分天下,隆中对为后期的刘备奠定了战略基础,诸葛亮是一名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幼年父母皆亡,跟着叔叔诸葛玄移居荆襄,兄弟共三人,兄诸葛谨辅助江东孙氏,弟诸葛均后也加入刘备阵营,其妻黄月英是一位足智贤惠之人,研制出木牛流马,对后期诸葛亮出祁山奠定基础。
诸葛亮生平为人清廉,理想远大,不畏富贵强权,因隆中时,刘表曾几番请其出山皆被拒绝,年轻时与石稻、徐庶、孟建为好友,曾评价朋友们顶多只能做个太守,但朋友回问他日后的官职时,诸葛亮笑而不答,可见他心中早就有了鸿鹄大志。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多的是为刘备安顿后方,调配军需,使刘备能没有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位至丞相,辅助刘禅,实际上是独领大权,有点类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他比曹操更懂得取得民心,且没曹操残暴,后七出祁山后死于五丈原,享年57岁,死后刘禅并没有给于封号,后敌不过朝野民众的众口矢言,不得已才给诸葛亮封号的,可见在刘禅心中并不是真心尊重诸葛亮,虽然口中称诸葛亮为亚父,实际还是不乐意被诸葛亮手执政权的。
诸葛亮还是个外交家,赤壁之战实际上诸葛亮确实前往江东了,但却没有舌战群儒,因为孙刘联盟最早提议的人是鲁肃,也是鲁肃前往找刘备联盟,诸葛亮才被刘备派去江东的,所以算不上说客,但他也给孙权提出了几点联盟的要点,以及不联盟的要害。刘备军中更出色的外交家名叫邓芝,他是一位真正可以舌战群儒的外交家,只是其他方面却没有诸葛亮强。
诸葛亮称为战略家是有点强人所难的,他也顶多只能称为战略家而不能称为军事家,实际上火烧博望坡是徐庶之作,而空城计则与诸葛亮没有任何一点关系,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做的,曹操在与吕布交战时曾用过空城计吓退吕布,另外赤壁之战借东风更是夸夸其谈,若诸葛亮真能借东风,葫芦谷就不会因一场大雨而被司马懿父子逃脱,后期七出祁山耗尽了西蜀的经济,更是说明了诸葛亮并不适合统领一国军事,若以小战定战略出计谋,诸葛亮还是有几成把握,所以他谈不上军事家,相反司马懿父子则是真正出色的军事家,基本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或空城计这种小把戏,司马父子是绝对不会被欺骗的。
诸葛亮的后代皆没继承其优点,文武不全,且性格比较固执己见,因此诸葛亮死后,蜀国政权就面临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至于董允、费袆 、郭攸之等皆只能谈上政治家,其他方面却比较欠缺。
蜀汉的败亡在于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可造之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说明了蜀中已经没有人才了,而曹魏因早就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教好的基础,人口稳定,民众富态,生活的比较安定,因此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能文善武的人才,所以最后获得比较强的优势,只是因内部政治斗争,所以司马父子才能篡夺王位。
(PS:以上为本人亲写,应该有500字,LZ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把作文添加的更丰富些。望采纳)
诸葛亮是个政治家.你可以去看看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