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尽管接连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现在又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领头羊,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殊不知,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然而到了1871年,最终由普鲁士王国统一了德意志地区,德国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那么为什么是普鲁士而不是其他邦国来统一德意志呢?而非同样实力强盛的奥匈帝国。
教育因素
普鲁士王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
一是普鲁士将教育划分为初、中、高三等。初等设制四年,中等六年,高等即为大学。进入中、高等学校必须通过入学考试,从而打破了依据门弟而获得受敎育权利的陈规。
二是教育重在培养热爱祖国、崇尚个人自由、自身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除此之外普鲁士王国严厉规定只有接受过培训的合格教师才能任教,这样一来师资水平显著提高了。
普鲁士还重点创办了一批新型高校,专注培养高素质人才。
柏林大学就是在1809年创办的。这间学校实行“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硏相结合”、“科学硏究领先”等等原则,并广泛网罗人才,聘请大批学术名流任教。
后来,这些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普鲁士高校,最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于德国做出不可磨灭的科学贡献,也客观上加速了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
法国人称普鲁士为一个“兵营加学校”的国家,其优良的教育制度可见一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催生科技的唯一道路。
正是完善的教育制度让普鲁士软实力大增,为日后统一德国奠定了深厚基础。
经济因素
经济上,普鲁士领导德意志各邦建立统一的经济体制,为日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打下经济基础。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为农奴制的废除,二为关税同盟的成立。
废除农奴制
虽然普鲁士的农奴制改革是不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普鲁士早在十九世纪初就立法在形式上废除了农奴制度。
不过由于容克贵族的阻挠一直收效甚微,最终在爆发了革命之后,容克贵族做出妥协,政府通过土地赎买的方式让农奴成为了自由民。
农奴制的废除为普鲁士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工业发展进程,让普鲁士成为了工业国家。另一方面,普鲁士废除农奴制的举措也深深影响了各邦国。
德意志各邦国正渐渐被“普鲁士化”了。容克贵族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农奴制度最终为普鲁士、德意志带来了生机。
关税同盟的建立
虽然目前不知道德意志关税同盟是如何兴起的,但无疑普鲁士是这个同盟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