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书中运用严格的推理组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数学逻辑演绎体系,是最早用公理法建立数学演绎体系的典范。
徐光启根据利玛窦的口译,用一套既切合科学涵义、又易为中国读者接受的名词术语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这是第一部被译为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几何学知识在中国流传开来。
9.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梅文鼎
梅文鼎生于1633年,卒于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是我国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梅文鼎一生四处游学,著书立说,其成就被誉为“国朝算学第一”。他生平共著书80多种,主要为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著作。流传于也的有《梅氏丛书辑要》23种60卷和《勿庵历算全书》29种76卷。
在传统天文学方面,梅文鼎系统地解释和研究了中国已有的《大统历》、《授时历》和《崇祯历书》等,他结合西洋的天文理论,将之融会贯通,贡献颇大。
10.民问天文学家王锡阐
王锡阐,生于1628年,卒于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他是中国清代民间天文学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真实而客观地指出了中西历法的优点和弊端,并将西洋新法历书中的许多错误找了出来,被人们誉为能“考正古法之误而存其是,择取西说之长而去其短”的异士。
他的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颇多,其中《六统历法启蒙》、《历策》、《历说》、《日月左右旋问答》、《五星行度解》、《历法表》、《推步交逆序》、《步交会》等被编人《木犀轩丛书》、《晓庵先生文集》,我国著名的《四库全书》中也有其著作《晓庵新法》。
11.徐寿和蒸汽机轮船
徐寿,生于1818年,卒于1884年,江苏无锡人。他精通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1861年,徐寿等人开始研制火轮船。1862年,中国第一艘木质蒸汽机轮船“黄鹄”号在徐寿等人的努力下研制成功。该船的主机为单缸蒸汽机,汽缸长2尺,直径1尺,船全长为55尺,重25吨,时速为每小时6海里。“黄鹄”号的研制成功在中国的船舶制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868年,徐寿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工作,先后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汽机发轫》、《营阵提要》、《西艺知新》等共13种。
12.铁路工程的先驱——詹天佑
詹天佑,生于1861年,卒于1919年,字眷诚,广东南海人。他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之一。1881年,他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学成归国。
詹天佑曾参与和主持修筑了许多条铁路,主要有京奉铁路、江苏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津浦铁路、洛潼铁路、川汉铁路等。而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更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1905年,詹天佑以总工程师的身份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他采用复式大功率机车前引后推、大坡度之字线展开等新工程技术使火车越过了险峻的八达岭,不但节约了经费,而且缩短了工期,受到了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修筑历时4年,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勘测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13.李鸿章设立中国电报总局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八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获得批准,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电报总局——津沪电报总局,地点在天津。次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电报总局。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三月,中国电报总局改为官督商办,以保障经费。之后为了扩大招股,电报总局移址到上海。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奏准将电报总局由官方收回统一管理,遭商股反对。之后的几年间,邮传部赎买了商股,改上海电报局为电报总局,移至北京。
电报总局的设立,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驿站通讯方式,标志着中国新式通讯业的产生。
14.近代武器的引进与制造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统治阶级开明人士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利炮”的威力,并开始创办近代火器制造业。
1861年,曾国藩国创立安庆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后来,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前装线膛枪、鱼雷、后膛铜炮、野炮等先进的武器相继造了出来。福州船政局还造出轻巡洋舰,1882年又建成一艘巡洋舰。这些近代兵器的制造,大大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