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湖北十堰中秋佳节有什么风俗
2025-04-04 12:20: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十堰,中秋节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以外,还流传走月亮、唱月亮、偷月菜等习俗。

打月饼

十堰人旧时过中秋节,吃的月饼都是自己或月饼坊做的,叫“打月饼”。没有月饼的中秋节,算不上圆满的佳节。

十堰大山里经济条件差的人家,自己做的月饼就是用面里包糖,形状像满月就行。这就是“土月饼”的“祖宗”。

“土月饼”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麦子面加少量糯米面,放在炒化了的猪油中和匀,再用温水和面。作料是枣泥、冬瓜丁、花生米、芝麻粉、核桃仁、桂花等,把糖和这些作料拌好当馅,包进面中,放进雕有月饼花纹的木制模子中,打下成形后扣出来,放进平底锅中烙熟便成了月饼。

“土月饼”皮白中略黄,再用印有上、中、下“三洋” 的方块印花纸一包,就可以上市出售了。

如今,外地各种风味的月饼冲击十堰市场,十堰打“土月饼”的人家几乎绝迹。

吃月饼

八月十五吃月饼,也叫团圆饼,寓意天上月圆与人间团圆。月饼作为祭品出现,表达了人们对月神的敬意。赏月吃茶尝月饼是文雅的“文化消费”,月饼成为一种不依赖于祭祀的节令食品。

根据月饼的文化内涵和演进历史,月饼的本意分为两类:一是对中秋节感情的寄托物;二是一种中秋节日的美食。

走月亮

十堰民谣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挎背篓,出东门翻山沟, 一直走到老河口。”中秋节,东南风把云吹向西北方,这时看月亮,感觉月亮在向东走。“出东门”就是跟着月亮向东走。“老河口”即现在的老河口市, 是十堰出山后的东大门。

“走月亮”历史悠久。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诗中写道: “踢月俚歌喧,拥楫舟为市。”时近中秋,少女少妇们飞针走线缝制好新衣服,在中秋节穿戴。

中秋当晚,少女悄悄出门,顺着月亮走的方向, 去找事先约好的心上人,月下约会。少妇提前预约一群女友八月十五“走月亮”。她们在树林中赏月亮,唱月亮,讲述月亮上的故事。

回答2:

打月饼
十堰人旧时过中秋节,吃的月饼都是自己或月饼坊做的,叫“打月饼”。没有月饼的中秋节,算不上圆满的佳节。
十堰大山里经济条件差的人家,自己做的月饼就是用面里包糖,形状像满月就行。这就是“土月饼”的“祖宗”。
“土月饼”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麦子面加少量糯米面,放在炒化了的猪油中和匀,再用温水和面。作料是枣泥、冬瓜丁、花生米、芝麻粉、核桃仁、桂花等,把糖和这些作料拌好当馅,包进面中,放进雕有月饼花纹的木制模子中,打下成形后扣出来,放进平底锅中烙熟便成了月饼。
“土月饼”皮白中略黄,再用印有上、中、下“三洋” 的方块印花纸一包,就可以上市出售了。
如今,外地各种风味的月饼冲击十堰市场,十堰打“土月饼”的人家几乎绝迹。
吃月饼
八月十五吃月饼,也叫团圆饼,寓意天上月圆与人间团圆。月饼作为祭品出现,表达了人们对月神的敬意。赏月吃茶尝月饼是文雅的“文化消费”,月饼成为一种不依赖于祭祀的节令食品。
根据月饼的文化内涵和演进历史,月饼的本意分为两类:一是对中秋节感情的寄托物;二是一种中秋节日的美食。
走月亮
十堰民谣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挎背篓,出东门翻山沟, 一直走到老河口。”中秋节,东南风把云吹向西北方,这时看月亮,感觉月亮在向东走。“出东门”就是跟着月亮向东走。“老河口”即现在的老河口市, 是十堰出山后的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