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古名沙阳,简称虬,隶属福建省三明市。在地理位置上,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位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介于北纬26°06′-26°41′,东经117°32′-118°06′之间,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中原华北,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对于沙县来说,虽然总人口不到30万,但是其却将沙县小吃做到了全国各地。而这,无疑是令人称赞的地方。
一
首先,沙县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著名客家历史文化之乡。夏商时期,该地区属古扬州之地。周朝时期,今福建省沙县一带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期,今三明市沙县一带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沙县一带属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领地。公元前58年,该地区属会稽郡冶县,汉建安初(196年),也即东汉末年,该地区属南平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为吴国建安郡南平县境地。
二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同时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设沙戍。东晋义熙中(405~418年)设沙村县,属建安郡。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史已经超过1600年了。宋、齐建制、隶属不变。隋废。公元621年,也即唐朝初期,在该地区设立沙县,隶属建州。后并入建安县。唐永徽六年(665年)又恢复沙县这一建制。元朝时期,沙县属延平路。明清这一历史阶段,沙县隶属于福建省延平府。1914年,沙县属建安道,后直属于福建省。1983年至今,沙县隶属于三明市。
三
最后,很多人提到沙县,第一反应就是沙县小吃。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沙县小吃传承了古代中原华夏民族汉族的食文化,以其风味独特、做工精细、品种繁多和经济实惠而著称,共有162个品种,常年上市的有47多种。据统计,全国沙县小吃店超2万家,几乎是肯德基的5倍,麦当劳的10倍,可谓覆盖了全国各地。如今,沙县总面积达1815.0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27万人。
对,这个地方就是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第一是沙县历史悠久。第二沙县小吃继承了中原华夏民族汉族的食文化,以独特风味,品种繁多和经济实惠而著称。
没错,这个县就是现在全国都很有名的小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就是沙县小吃,但现在也有很多冒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