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使晋国、楚国成为中原霸主的国君分别是:晋文公、楚庄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晋文公和楚庄王,这两人都属于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称霸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晋楚“城濮之战”。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命令郤榖、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为将领。文公首先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想以此吸引楚军前来救援,以解除楚军对宋国的围攻。晋国军队渡过黄河,活捉了曹共公。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交兵,晋文公对楚军退避三舍,以避其锋芒。楚军统帅,令尹子玉求战心切,派人请战。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四月四日,晋、楚两军决战,晋军大胜。这次战争,由于晋文公在外交上争取了秦,齐两国参战,在军事上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化劣势为优势,被动转变为主动,终于取得了对楚国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基础。
“城濮之战”把北上争霸的楚国打败后,晋文公为周襄王在践上(今河南省荥泽县西北)建起一座行宫,举行向周襄王献俘的盛大仪式。周襄王命大臣王子虎等册命晋文公为齐桓公以后的又一位侯伯,从此晋文公便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位霸主。周襄王赐给文公象征霸主权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晋文公从此可以直接祭祀天神,自由征伐。他随即在践土与各国诸侯举行了盟会,史称“践土之盟”。
前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去年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前607年,赵盾弑灵公,拥立晋成公,驱除灵公近臣。晋成公畏惧赵氏,小心侍奉,请赵盾继续担任执政。赵盾又以晋无公族为由,命其异母弟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统帅赵氏旧部,并监视朝中诸臣举动,赵氏势力再度膨胀。
前606年,赵盾陪同晋成公发兵南下,攻打郑国,攻势极猛。为争夺郑国,楚庄王也率领楚军北上。
前606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郔(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同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晋国:晋文公 晋襄公 晋厉公 晋悼公
楚国:楚庄王
晋文公打赢城濮之战,一战而霸。晋襄公对秦打赢了肴之战和彭衙之战,对楚打赢了汦水之战,继续尊王攘夷。晋厉公对秦打赢了麻隧之战,对楚打赢了春秋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三战鄢陵之战,复霸天下。晋厉公八年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罕逢敌手。楚庄王对晋打赢了邲之战,称霸中原。
晋文公,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