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该如何运用

提供点范例
2024-11-22 10:02: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面运用素材例说

写作素材是为了达到特定写作目的而选用的材料。同样的素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为不同的目的服务。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学生素材的积累还很薄弱,面对话题,时常觉得“无话可说” ;另一方面,对于素材的认识和运用,学生往往陷入误区,认为一则素材只为一个主题存在;只捕捉到素材的表层意义,却不能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素材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在作文教学中这个问题如何才能突破呢?
笔者通过对2004年百余篇高考优秀作文的分析整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同一个素材,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掘和运用。下面就同一素材摘录一些高考作文片段,以资说明。
一.以“苏轼”为素材
⒈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⒉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⒊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⒋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二.以“李白为素材
⒈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
是谁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好奇地推开门,却见一个别致的小园: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
是你,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得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
于是你只能离开,离开那个摧眉折腰的朝廷,离开那个令人不得开心颜的尘世,去寻找能安放白鹿的青崖,寻找桃花潭边的美景,寻找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寻找那一叶日边来的孤帆。
你说你要活出一个真的自我,在名山大川之间放纵性情,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你用这些饱含激情的文字记录你的思想,告诉后人你的潇洒与豪迈。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你的诗作是唐诗中的珠穆朗玛峰,你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江,时间在你身上飞快地流过,却带不走你留在世人心中的品质。这种品质在你的诗作中被人不断品昧,不断学习,不断被赞叹,绵亘千年而不衰,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而你本身,也在这种绵亘中升华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浙江考生《夜·月·人》
⒉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李太白本应策马扬鞭而来,将中亚草原上孕育的一腔豪情注入盛唐的月光,横扫浮世风月。可这位超凡脱俗的仙人却为君主歌舞升平期望而折节赋诗,酿就青莲上抹不去的污点。
——重庆考生《寻找栖身之地》
⒊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漫情怀,幸矣,乐矣!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
三.以“项羽”为素材
⒈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江苏考生《稳中求胜》
⒉全国甲卷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翻滚奔腾的江水已经变成了血色,阴霾的天空中盘旋着一只雄鹰,它嘶鸣拍打着翅膀,怎无奈这劲风的强悍,迎风而上却只能徒劳而落。
随风而扬的是凄楚的歌声,这是40万楚兵的死亡之歌,其声何等悲烈,痛彻心!我想:霸王已经再也听不到了。
鸿门宴错失良机,亚父范增良言未被项羽采纳,是因为他念故情妇人之仁吗?不,是因为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刘邦不过是手中一颗棋子罢了,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放虎归山,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安徽考生《择善而从》
⒊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当楚歌的旋律从四面八方传来,像蚀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着你的耳鼓,纵情的眼泪冲垮了你的伟岸。 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褪色成一页泛黄的丹青,与斜阳下汉家传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起远去,只留下你长长的让人捉不到的背影。
你用一句“无颜以对江东父老”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却不知,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湎于挫折后的痛苦却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人生。
项羽兵败自刎,失败的痛苦渲染了滔滔乌江之水,把自己的壮丽抹杀得所剩无几。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
苏轼、李白、项羽这三个为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例纷纷被各地考生同时采用,成为高考作文素材,除了他们三个,被作为素材选取较多的还有陶渊明、庄子、唐太宗、昭君等人的事例。他们显得陈旧过时吗?不,相反,他们在不同的话题下,生命力还很强,既充实了作文的内容,又丰富了作文的文化底蕴。
在面对现有素材这座“宝山”时,要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运用现有素材,而这对解决素材问题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2:

我觉得还是历史人物好用。。。我高中作文用的最多的例子是苏轼、苏武、柳永。我觉得高中作文最好写,从作文题中审好关键词,开头用排比,然后开始将背好的作文素材搬上,每个素材中间写一两句过渡的话,一般三个素材就够,最后结尾可以将开头改一下,这样可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回答3:

最好的素材在课本,挖掘课本素材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