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系统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6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高一至高二年级学生共1454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网络成瘾问卷142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7%。其中男生680名,女生741名;初中生861名,高中生560名。年龄为10.91~20.07岁,平均(14.96±2.22)岁。
1.2 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在校医和班主任教师的配合下对中学生进行现场施测,并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包括网络成瘾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状况及家庭环境等。网络成瘾的判定依据美国心理学者Young制定的标准,问卷由10个问题组成,其中有5个以上问题回答为“是”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SAS和SDS分别由20个项目组成,均按1~4级评分,用正性词陈述的问题为反序计分,用负性词陈述的问题为顺序评分。根据每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计算总分。1.3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资料按双份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用Foxpro软件进行唯一性检验和双份检验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χ 2 检验等。
2 结果
2.1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1421名中学生中,无上网经历者207人(无上网经历组),占14.6%;有上网经历者1214人,占85.4%。在有上网经历者中,无网络成瘾问题者1152人(正常使用组),占调查样本的81.1%;有网络成瘾问题者62人(网络成瘾者),占调查样本的4.4%。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学生网络使用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学段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构成比较 略
由表1可以看出,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32%,高于女生(2.56%);而女生中无上网经历的比例为17.27%,高于男生(11.62%);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60%,低于高中生(5.54%);而初中生中无上网经历的比例为19.05%,高于高中生(7.68%)。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见表2。
表2 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构成比较 略
由表2可以看出,单亲家庭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8%,高于双亲家庭中学生(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亲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25%,明显高于父母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P<0.05)。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2.38%,而采取非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中学生SAS和SDS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网络使用情况的中学生SAS和SDS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两两比较)显示,网络成瘾组的中学生SAS和SDS得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而无上网经历组和正常使用组中学生SAS和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中学生SAS和SDS得分比较(略)
3 讨论
网络成瘾是网络心理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网络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所以在网络成瘾者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国内相关报道显示,有3.5%~14.9%的青少年有网络成瘾行为 〔2-3〕 。这些行为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也已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6%。不同地区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不同,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以及对青少年的关注程度不同有关,同时也可能与使用的调查问卷和测评方法不同有关 〔4〕 。虽然本次调查与国内的一些报道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加强对哈尔滨市中学生进行网络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中生。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可能与高中生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重,而网络的虚拟空间能让他们更放松、兴奋,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有关。另外,高中生心理成熟度逐渐增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重,不服从学校和家长的管束,使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在性别分布上,男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32%,明显高于女生的2.56%,提示性别也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又一个相关因素。这可能与男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富于好奇和冒险精神以及难于管束有关,还与男生的心理成熟度比女生相对较晚,自 我约束能力较差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单、双亲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张晓阳等 〔4〕 调查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不同有关。父母经常吵架和非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中,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父母关系和谐及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庭气氛不和谐、沉闷、冷清,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交流和理解,使孩子选择借助网络宣泄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同时中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这是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可能原因。
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中学生之间SAS和SD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焦虑、抑郁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这与黄少南等 〔5〕 所报道的结果一致。国内也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综合征患者抑郁与焦虑障碍均存在,且共病现象明显 〔6〕 。国外研究显示,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可能是逃避某种不良感觉和获取某种需要,正是由于为逃避抑郁、焦虑、无助感而在网上寻求慰藉,使得网络成瘾症状产生;网络成瘾又加重抑郁、焦虑症状 〔7-8〕 。综上所述,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严重,特别是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谐、非民主型教育方式家庭的中学生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问题,同时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提示在进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时,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成瘾危害的宣传与教育,并及时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从生活、心理和学习各方面给网络成瘾者提供更多的关怀与支持,使他们尽早摆脱网络成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