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有叛逆的学生

2024-11-20 06:53: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要想进行叛逆学生教育,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包括其家庭情况及过去的生活环境。如书中提到的三位叛逆学生,他们都生活在比较特殊的家庭中,父母或离异或再婚,忙着自己的事,根本无暇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在这些特殊的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肯定会有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肯定是比其他孩子要难教育的多。这就要求教师有更成熟的教育心智和超犯的耐心,运用独特的手段,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改变。

沟通先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以走进孩子内心,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
信任是与叛逆学生建立关系的基础。多创造机会与这些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创造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心灵的机会。一般说来,不管哪类人,如果他发现你的爱好跟他的差不多,一种莫名的好感就会不自觉的冒出来。在这种好感的基础下,走进学生心灵相对来说就显得要容易些了。一旦孩子信任你,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要容易多了。但信任绝不是上天赐予的,必须通过努力争取的。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多参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多关心孩子,让信任来化解叛逆。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我们应找出适合与个人的方法来教育他们。因人而异,各个突破,是对待这些孩子特别需注意的方法。此外,还应看更多的教育书籍,向老班主任请教经验和方法,做到广泛积累。只有这样,在遇到此类叛逆学生时,我们才能号准脉,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解决中学生叛逆怎么办的效果。

如今在中学,学生叛逆行为泛滥,叛逆学生多不可数,老师家长无不头痛。教育专家给予老师建议,深厚感情的建立有助于应对叛逆学生,解决家长们孩子叛逆怎么办的苦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该讲清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要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多鼓励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能耐心等待

教育专家表示教师的宽容能激起有叛逆行为的学生改正错误的上进心。多几分宽容,就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平时,和他们多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而且还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

主要表现: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产生的原因:
这一严重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等等。
而中、小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不是固有的态度对抗,而主要是教师在教育引导是某些特征诱发的结果。例如在教育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一旦了解到教师的行为动机不是有利于他,而是另有所图,就会产生心理对抗。又如,教育时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环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而拒绝接受本来就能够接受的东西。由于对学生的教育无限制地重复、噜唆,致使学生感到厌烦,转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其进行的教育活动。

矫正的对策:
中、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条件、个人认识和个人经历有关,而其直接作用的一般是三种心理因素:首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教育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其次,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过于自信、自负。第三,受好奇心的支配。因此,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对症下药,因情而变,且应主要采取理解和疏导的方法为主。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对这些同学须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通过交谈,统一认识,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为此,我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如我班的小陈同学,爱好运动,不喜学习,而家长管教甚严,最终导致矛盾尖锐,常与老师对着干。针对其特点,我先与其家长交谈,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再与小陈交谈,使其理解家长的苦心,最终母子和好如初。同时,改革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课堂教学,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为其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开辟适合其表现的舞台。现在,大多数老师反映小陈同学比以前听话了。

二、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其次是积极推进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再次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四、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正效应
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
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叛逆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综合起来讲,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矫正主要应采取走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针。

回答2:

青春期的叛逆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你的孩子一定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对什么事情感到不满,想试着发泄一下。但作为家长,当你们的孩子们的表现没有使你们满足,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也不要显示出自己的份量,也不要总是当着他的面在别人面前说一些是他没自尊的话,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就会跟你耍个性,就会呈现出一些异常的表现来维护他的自尊心。我曾经就是一个叛逆的青少年,我完全了解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那么叛逆了,就是你们做家长的太过于权威性。要想改变孩子们的叛逆,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导,孩子犯了错你要对他进行合理的批评和教育,而不是彰显自己的权威,动不动就把他以前的错误搬出来。我想,叛逆的人大多都是中学生,那时候是青春期,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又没有什么自由,看你们什么都有,内心就感到不公平,再加上要对你们家长的绝对服从,或者你的所作所为没有满足他的意愿,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做,这必然会导致叛逆。 叛逆都是轻的,有的严重的都会憋出心理疾病,长大了很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家长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该管的要管,但是不要什么事,有用没用的都管,尤其是一些无理的。别总是监视她,越这样她越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你这样管制的太严格,太较真,孩子们的心理一定难以承受。记住,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奴隶!应该适当地给予他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表扬他。有的孩子就是这样,都进步了,付出了,最终还是得不到赞赏,这样会使他破罐子破摔。

回答3:

宝宝叛逆期情绪反应激烈,破坏性强,倔强固执,其实这是正常宝宝心理发育变化导致的结果,此时家长不能盲目批评和责骂孩子。
孩子叛逆期是什么时候
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
宝宝叛逆期
”。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
儿童叛逆期
”。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
青春叛逆期
”。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现
1、
破坏性强
: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
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
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
挑战规则和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
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怎样教育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叛逆期了,没办法,只能慢慢熬”,这个观点大是非常错误的。“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现,对孩子来说,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同其他阶段相比没有任何不同,反而因为其重要性而应当特别重视。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1、
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
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4、
寻找孩子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孩子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
不处处约束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怎样和叛逆期孩子沟通
1、
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
。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此外,和孩子沟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静时,再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2、
在沟通中多观察
。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3、
坚持试验、不断沟通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在沟通过程中,往往都是父母占主要地位,孩子则是听话的一方。孩子长大后,父母就要采取双向沟通的试验,把角色转换过来,当孩子的倾听者,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包括对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从不断的沟通中总会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
4、
交换角色,同理心
。与人相处,有一颗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对方的难处,自然就不会有怨恨的态度,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沟通中关系自然就比较融洽。
5、
亲身体验
。当叛逆的孩子在沟通中一直唱反调时,那父母不妨就沿着孩子的方向走,让孩子不生气的同时,起身体验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卖饮料促销的,儿子要求买好几瓶饮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对,但是买的饮料人让儿子自己提,让孩子知道提着不应该买的饮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6、
融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叛逆一半来源于与父母的代沟,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批判自己追求的兴趣,比如动漫明星、电子游戏等。身为父母,不妨融入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为怕孩子的兴趣影响他的功课而厉声禁止,而是跟孩子讨论下他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动漫明星,在融洽的讨论中再适时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或盲目追星。
7、
说明分析
。叛逆的孩子并不是听不进父母的话,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点,分析原因,举例说明,让孩子理解懂得。
8、
征求他人的意见
。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总会碰到瓶颈,这时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经验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师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

回答4:

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觉得关键要找准他叛逆的根源,寻根治病,只有找到了源头,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情商都是比较高的,我觉得再教育过程中,先共情,在让之体验,教育过程中不妨来个角色互换之类,看有没有效果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