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 顾名思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竞争所引发的企业破产、倒闭现象在所难免。随之而来的是工人下岗、失业、退休金难以落实,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庞大而完备的社
会保障体系,而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确立的,与新时期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形成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矛盾,这严重地削弱了它对社会应有的保护作用。在探讨如何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之前,应先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表现在保障对象和范围相对集中在城市,就业与福利高度集中的局面仍很突出,同时保险形式单一,规模较小,保障功能弱。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职能,生产功能削弱,无法抵御竞争和开放所带来的风险,这种福利单位的自我封闭与保障事业的社会化发展相矛盾,造成社会保障成本高、效益低、布局不合理,进而导致劳动力难以在不同所有制之间流动,破产难以推行,企业优化劳动组合难以完全实施。
2、资金来源单一,造成运行机制的不合理。 国家承担一切保障,国家与企业负担日益加重,保障事业经费短缺,制约着保障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保险的给付与保险缴纳相脱节,从面造成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淡薄了自我保障的意识,助长了依赖心理,诱发保险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企业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
3、就业与保障合一的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竞争、高效、 创新的精神相悖。其结果是企业的福利基金增长快,挤占了企业的生产基金,影响了企业的自我发展;企业办社会影响了企业家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占领市场;就业保障助长了职工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依赖思想,不利于调节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以及全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潜能。
4、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管理, 表现在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据了解,1993年收取的社会保险基金总数420亿, 社会保险总支出购买国库券80亿,地方财政、政府部门动用了31亿,存入财政专户16亿,现结余125亿。如果投资问题解决不好, 基金会就会严重贬值,必须尽快解决。
5、管理体制不顺,立法工作滞后。政出多门,项目多头管理, 机构重叠,业务交叉,相互掣肘,矛盾很多,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监督,因此产生了难以界定管理责任制的结果。
总之,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历史短、缺乏经验、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所提出的要求相矛盾。这不仅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我国的“九五”计划规定:在“九五”期间,要加快保险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
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将要构建的社会保障的基本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