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一个初中物理试题啊

2024-12-03 05:03: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例题1】
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 一 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 F大小不变,但F<G B. F大小不变,但F>G
C. F逐渐减小,但F>G D. F逐渐增大,但F<G
【解析】
过A、B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F、E
∴AF∥BE ∴三角形AFO∽三角形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AF/BE=AO/BO ∵AO/BO是不变的 ∴AF/BE也不变
又∵G不变,∴F也不变
∵AF始终大于BE,∴F<G
【反思】

【例题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A.“3”的位置;    B.“6”的位置;     C.“9”的位置;      D.“12"的位置。
【解析】
解析: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转轴的摩擦阻力、重力。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重力和摩擦阻力的和相等。当秒针在“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摩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秒针受平衡力,会在原地静止。 答案:C。 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但每时每刻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当秒针在“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的大小。当秒针在“12”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所以,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反思】

【讲解】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不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是这样教的。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么会是2F=G物等问题。我感觉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解决滑轮组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首先要讲清楚的是:
(1)同一根绳子穿起来的滑轮组绳子上各处的拉力都相等。(不计摩擦,不计绳重)
(2)区分绳子的“根数”与“股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一根绳子,绕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会被分成几股。
(3)初中阶段研究的对象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受力满足平衡条件:合力等于零。
【例3】如图2,每个滑轮重10N,物体A重80N,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绳子的拉力F。
【解析】取动滑轮和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有三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物体A整体),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F+F=C物十G动,即
3F=10N+80N,
所以F=30N。
若求弹簧秤的读数F弹,应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4(有两股绳子向下拉着定滑轮)。因为静止,弹簧秤的读数
F弹=G定+2F=10N+60N=70N。

【例4】 如图5,体重500N的人,要将G=700N的吊篮匀速吊起,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
(1)如图5,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2)如图6,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解析】 (1)取动滑轮和吊篮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7(两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吊篮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2F=C篮,F=350N。
(2)取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8(有三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3F=G人+C篮,F=400N。
【例5】 一小车A陷在泥地里。现在通过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F=1000N。求小车受到的拉力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解析】 要想求小车受到的拉力,须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0(有三股绳子向右拉着动滑轮),小车受到的拉力F’,
F′=3F=3000N。

求树受到的拉力,要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1(有两股绳子向左拉着定滑轮),树受到的拉力F″=2F=2000N。
【总结】处理滑轮组一类力学题,使用的仍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即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解题。如何选取研究对象,是整体还是隔离某一物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既要找准力的个数,又要找准力的方向。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灵活地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6】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G ; B.G=N ; C.F+N=G ; D. F=N.
【解析】
这样想比较简单 N是物体给予地面的力的反作用力 而当绳子另一边有个F的时候 并不是全部力都给予了地面 地面只受到了G-F的力 由此可见N=G-F N+F=G
在原图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还少画了一个:绳子的拉力=F(竖直向上) 由受力平衡可知F+N=G
注意N 是地面支持力
物体受力分析 重力向下 地面支持力 向上 绳子拉力向上
由牛二定律 得 G (下)= F+ N(上)
【例7】
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则物体B重____N
【解析】
首先除掉滑轮的重,这样示数为24N,因为测力计接的是定滑轮,所以两根绳子平分了测力计的示数,再加上B没有与地面接触,所以B的重力为12N
这里若说的明白点,应为A和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24牛,而不应该说为AB共重24牛。再根据绳子两端的力是相等的,可以得知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12牛。
对B受力分析,向上绳子的拉力和B向下的重力平衡,即F=Gb
对滑轮受力分析,向下两段绳子,即两个拉力F,,向下滑轮的重力G轮;向上测力计处绳子的拉力,即F示
则F+F+G轮=F示,2Gb+1N=25N所以B的重力Gb=12N
可以这样分析,用大小为G(b)的力匀速提起物体A。
弹簧测力计测的力为G(b)+GA+1=25,所以G(b)+GA=24
因为定滑轮不省力且物体处于平衡,所以为12N。

【例8】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盛有硫酸,乙容器中盛有水,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比较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B)
A. 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 B. 硫酸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C. 硫酸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 D.无法判断
【解析】
设高和底面积分别为h1,S1;h2,s2;
其中压强p1=ρgh1;p2=ρgh2;
那么F1=p1×s=ρgh1s1; F2=p2×s2=ρgh2s2;
又因V1=h1s1; V2=h2s2; F1=F2;
因此F1=ρv1g;F2 =ρv2g;
=m1g =m2 g
=G1 =G2
也就是他们的重力相等;质量相等

回答2: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
物理试题
命题人:周洪帅
本考场试卷序号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
2. 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后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它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_______决定的。
4. 如图1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5. 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1200次,那么它的频率是___________Hz,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6. 上课时,老师单凭声音也能识别是谁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___________不同。
7. 请说出在你身边常听到的一种噪声是________________。
8. 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透明物质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9. 当入射光线逐渐靠向法线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___。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10. 。小刘在游泳时,他潜入水中看到岸边小李的身高将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2. 某学校物理实验室的用电器当闭合开关后全部不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没有烧断,用试电笔测试室内各接线点时,试电笔的氖管均发光,由此判定鼓掌原因是( )
A. 室内电路断路
B. 进实验室的零线断路
C. 进实验室的火线断路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3. 在图2中,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a,b
B. a,c
B. c,d
C. D. b,c

14. 在图3中,使用温度计方法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下列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写的粉笔字
B. 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东西
C. 斜插在水中的直杆向上弯折
D. 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
16. 小李用两支未甩过的准确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时,两支体温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7.8℃和38.5℃,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 )
A. 37.8℃ B. 38.5℃
C. 不超过37.8℃ D. 在37.8℃和38.5℃之间
17. 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B. 炎热的夏天,池水干涸——升华
C. 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固
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18. 发生触电事故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 迅速用手拉开电线
B.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C. 迅速用小刀割断电线
D. 迅速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三、作图与实验题:(14题4分,15题5分,16题6分,共15分)
19. 完成图4中的光路图。

20. 如图5所示,请将螺丝口灯泡和开关连接起来。

21.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图6),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17题10分,18题11分,共21分)
22. 图7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
(2) 在6min时,这种物质处于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
(3) 在20~30min时,这种物质处于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
(4)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23. 2001年7月5日傍晚在山东省蓬莱市海面上出现了美丽奇观——海市蜃楼。蓬莱阁上空出现了一道“天幕”,前面有微波荡漾的碧水,后面好象碧水环绕的城市。“画面”的中央宛若建筑群,城区、道路依稀可见,不时还有“天人天马”穿梭其间……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 上述材料说明的是物理中学的什么现象?

(2)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除上述材料说明的现象外,请再举两个同属此现象的例子。
五、实验题:(10分)
24. (探究性实验)小杰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两个型号相同的小灯泡。为此他提出了如下的疑问:用两个型号不同的小灯泡是否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呢?是不是流过较亮灯的电流大而流过较暗灯的电流小?对此问题,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8所示,将两个不同型号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上,用电流表分别测量出A、B、C各点的电流,所测得的电流值分别为 、 、 如下表所示:
/A
/A
/A

0.18 0.18 0.18
小杰对此数据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了最终结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杰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杰同学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个主要环节?

六、科学探究题(10分)
25. 建筑“不用空调的楼房
夏天,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消暑。然而,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小明同学开动脑筋,想象出了一种不用空调也能降温消暑的好方法。设想有一种材料(比如用塑料包着小蜡球)可以在20~26℃范围内凝固和熔化。若把这种材料掺在水泥中制作成地板或墙壁,就可以起调节室温的作用。夏天在这样的楼房里就用不着再开空调了。
(1) 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2)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请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色散;红;绿;蓝 2. 音调;频率;响度;振幅
3. 声音逐渐变低,直至消失;声音逐渐变大;空气;真空
4. 20;340;音色;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睡觉时,马路上汽车鸣笛声)
5. 30°;向法线靠近; 可逆;变高
二、选择题: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D A C A B
二、 作图与实验题:
14. 解:如图所示。

15. 解:如图所示。
16. 5.4;可以节省空间。
四、简答题:
17. (1)晶体 (2)固体 (3)固液共存 (4)80℃
18. 解:(1)光的折射现象。
(2)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
(3)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油锅前的景物在晃动等。
五、实验题:
19. 解:(1)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2)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六、科学探究题:
20. 解:(1)这种材料在夏天温度达到20~26℃时,会熔化吸热,使房间内的温度降低。
(2)让黑夜亮如白昼。依据:在天空中装上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让太阳光达不到的区域,得到太阳的反射光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回答3:

求太阳和地球的距离

回答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