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终身共有35个儿子,其间皇十四子胤?,深得康熙厚爱与器重。胤?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从少年时代起,就频频地跟从康熙出巡,还常常得到一些特殊待遇。
自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胤?被废之后。皇四子胤?、皇八子胤?、皇十四子胤?,就成了皇位承继的抢手人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起兵进攻西藏,康熙录用胤?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皇帝亲征标准带领大军进驻青海,征讨准噶尔。其时朝中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康熙帝要将皇位传给胤?的明显信号。只需胤?能够成功打败准噶尔,那储君人选定是非他莫属。
但是胤?在西北的战事却并不是完全一往无前,尽管他率军多次打败了准噶尔部,但却始终无法将其完全根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在北京畅春园驾崩,终年69岁。其时皇十四子胤祯还远在西北带兵打仗。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告康熙遗言,由皇四子胤?承继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康熙帝的这份遗言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由于其时种种痕迹都标明,康熙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胤祯的。而皇八子胤?在失去康熙信赖后,也全力支持胤祯。因而,许多人都以为,康熙帝的遗言有可能被人为篡改过。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就录用延信顶替胤?的抚远大将军之职。此时,胤?面临两个挑选:一、不供认雍正承继皇位的合法性,发起叛乱攫取皇位;二、回到京师,供认雍正为皇帝。
不过,胤?终究还是没有挑选以极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快马加鞭地赶回北京。其时胤?手握重兵,为什么不考虑叛乱夺位呢?主要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一、胤?尽管手握重兵,但却远在西北,离北京真是太远。带着这么一支巨大的戎行打回北京,那在名分上就不是叛乱夺位,而是乱臣贼子了。
二、其时西北军务尽管都是胤?说了算,但是后勤却把握在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手里,年羹尧又是雍正的亲信。如果胤?真要叛乱,年羹尧把后勤供应悉数掐断。胤?的戎行恐怕连山西都没走到就要自行瓦解了。
三、雍正现已承继了皇位,而胤?手里又没有清晰的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才是皇位的承继人。贸然发起叛乱,名不正,言不顺,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因而,尽管一百个不愿意,但胤?还是只能交出军权,返回北京。但是他在到北京之后,却又不甘心。在见到雍正时不愿下跪行君臣之礼,还在康熙灵堂上大闹了一番。
终究,允?(雍正帝登基后,为避名讳,诸皇子姓名中的“胤”都改为“允”)先是被罚到景陵去给康熙帝守灵,几年后又被革去封号,囚禁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内。直到乾隆登基后,才被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