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表现出如下一些主要临床表现。
(1)脾肿大:一般为中度肿大(是正常的2 ~ 3 倍),有时为巨脾,并能出现左上腹不适及隐痛、胀满,伴有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称脾功能亢进。
(2)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有广泛的交通支,在门静脉高压时,为了使淤滞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这些交通支大量开放,经扩张或曲张的静脉与体循环的静脉发生吻合而建立侧支循环。主要有:①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②脐周围的上腹部皮下静脉曲张;③上痔静脉与中下痔静脉吻合形成痔核;④其他:
肝至膈的脐旁静脉、脾肾韧带和网膜中的静脉、腰静脉或后腹壁静脉等。
(3)腹水: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部隆起,感觉腹胀。揭示肝病属晚期。
静脉曲张日常防治方法
1、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2、避免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以免腿部压力过大,引发静脉曲张疾病。
3、经常抬高双腿,要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4、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
5、忌下肢长时间下垂不动,会血液循环不畅。
6、戒烟戒酒。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患者常出现以下临床症状和体征:
(1)慢性淤血性脾肿大(splenomegaly):约有70%~85%患者会出现脾肿大。肉眼观,脾肿大,重量多在500g以下,少数可达800~1000g。质地变硬,包膜增厚,切面呈褐红色。镜下见脾窦扩张,窦内皮细胞增生、肿大,脾小体萎缩。红髓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黄褐色的含铁结节。脾肿大后可引起脾功能亢进。
(2)胃肠淤血、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3)腹水(ascites):在晚期出现,为淡黄色透明的漏出液,量较大,以致腹部明显膨隆。腹水形成原因主要有:①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液体自窦壁漏出,部分经肝包膜漏入腹腔;②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肝灭能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4)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压升高使部分门静脉血经门体静脉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通过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有:①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途径是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如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发生破裂可引起大呕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因之一;②直肠静脉(痔静脉)丛曲张。途径是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痔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该静脉丛破裂常发生便血,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③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腹壁上、下静脉→上、下腔静脉。脐周静脉网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caput
medusae)现象。
肝硬化时侧支循环模式图
2.肝功能不全
主要是肝细胞长期反复受破坏的结果。由此而引起的临床表现有:
(1)对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弱:由于肝对雌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体表的小动脉末梢扩张形成蜘蛛状血管痣和肝掌(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此外,男性患者可出现睾丸萎缩、乳腺发育症。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
(2)出血倾向:患者有鼻衄、牙龈出血、粘膜、浆膜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主要由于肝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以及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
(3)胆色素代谢障碍:因肝细胞坏死及肝内胆管胆汁淤积而出现肝细胞性黄疸,多见于肝硬化晚期。
(4)蛋白质合成障碍:肝细胞受损伤后,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降低,使血浆蛋白减少。同时由于从胃肠道吸收的一些抗原性物质不经肝细胞处理,直接经过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刺激免疫系统合成球蛋白增多,故出现血浆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现象。
(5)肝性脑病(肝昏迷):是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主要由于肠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