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就是用具体事物表达内在感受的形象!
这首诗里开篇就以“黑云压城”来喻战局危急之势;又以“金鳞甲光”来表军威之豪。诗歌一开腔,就动人魂魄。
接着,使用一连串的类似词藻来写所要表达的各种情状和气氛:用“角声满天”,写战争激烈之状;用“塞土燕脂”,状战时秋暮之色;又以“红旗半卷”,显其轻兵夜进之捷;还拿“霜重鼓寒”,暗示冒寒苦战之失利。
最后,在写完战事全过程之后,又用引典入诗(即“黄金台”、“玉龙剑”),来表明忠君报国之志。
诗人还懂得运用“重彩”来煽情引人
在全诗处处可以见到这种“重彩”字眼。如:“黑”、“金”、“紫”、“红”、“黄”和“燕脂”等一连串颜色之辞。诗人把它们安置在各诗句的恰当部位,构成了一幅色彩绚烂而有形、有神、有动、有静的“激战图”。这不是一般的中国画,而是一帧重彩油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突出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而且使全诗充满热烈、紧张气氛和浓重激昂的声情,创造出一个苍凉悲壮的艺术境界,令人感到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雁门太守行》,动静结合,声色俱全,立体感极强,他如油画家般善用光线的强弱,色彩的冷暖,以构成鲜明的对比,给人感观以强烈的刺激。李贺用极秾艳之词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相互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他借助丰富的想象给事物抹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并凸现它们的多层次性。为使画面更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奇诡而又妥帖,构成浑融蕴藉而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象。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他们试图一举摧毁城墙 ,情况十分危急;我军奋力抵抗,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夜晚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临近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