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臣子翻身为帝,这样的他们, 当时记历史的人是不敢给他们抹黑的。已经帝王权力太大,凡人又怎么敢与之正面对抗呢?有些臣子在朝廷上确实有过辉煌,甚至就连皇上可能都不敢大声与他说话。但是那辉煌只是暂时的,等到他们被皇帝除掉或者死去时,就有好多人会抹黑他们。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严嵩,这个人曾经可真的是风光无限。他还曾打败过夏言,事实上他还为朝廷做过不少好事。可是在后代的史料中把他给塑造了大坏人。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他被别人除掉了。就像今天我要说的多尔衮,他可是个真英雄。可是在一些野史中大肆宣扬他的坏,其很多好都不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的过人之处!
其实幼儿时的多尔衮是不起眼的,毕竟他的父亲子女众多,出色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过节的时候,有地位和有身份的人都必须去看望努尔哈赤。可是他就不被允许去,因为他没什么地位。可见人家当初的起点也是很低的,可到了最后却成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在他17岁的时候他自己就选择跟着哥哥去打天下,可谓是年少有志。上战场不久的他,还挺棒,战功就已经披身。他先后又去打仗了好多次,对战经验十分丰富。
要知道他还只是一个青葱少年,可却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兄长皇太极把他招来和朝廷重臣,接下来的打法。年纪尚轻的他提出应首先夺下明朝江山。人家虽岁数不大,想法倒挺惊人。正常人是说不出覆灭王朝这种大话的,都可以看出他大气和魄力非一般人所能比,我就很佩服他这点。他不是单纯想想而已,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给皇太极讲了许多注意事项。
这些东西给皇太极夺取大明江山铺了路。他说:"去打仗兵马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兵马强壮,其次,敌方的援军最是可怕,我们要想办法截断援军的来路。"两军交战,打着打着,其实很怕有对方的援军到来。若是采取恰当措施,是能够避免那境况。后面皇太极也采纳了其想法,可以这么说,能够成功建立清朝,多尔衮这个人在其中是出了很大的力。
皇太极成功当上皇帝,也没有对自己弟弟产生杀害之心。这也是有原因的,还是在于他自身才能非凡。初建政权,是有很多麻烦事的。皇太极很多事情处理不完,还需要仰仗多尔衮去弄。后来兄长去世后,人家想当皇帝也是正常的吧。有能力的人,有野心不可怕吧,他本人也是有竞争资格的。后来由于反对势力太多,皇位还是未能成功坐上,无奈的他只得立了6岁幼童。幼童在朝堂上能够办什么大事?他能够决策?当然不行,所以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自古高位,有能者居之。人家的权势虽然大,但全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之所以后人把他敢写得这么坏,还不是在于他在争皇位这方面是个失败者。一起赵匡胤,大家也都晓得他原本是将军,可最后却成了天下至尊,后人对他的评价大都忽略他的坏,为何?还不是因为他成功建立王朝,是个成功者。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正史中的多尔衮其实不坏,只是被抹黑了。尤其是在现代的影视剧中,硬是把人家演的丑陋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