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其实是不需要吸氧的。要看具体的症状。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1.轻症者
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
2.重症者
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主张长时间吸氧,因有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必要时可用轻缓利尿剂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碱口服等治疗。
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轻型患者无特殊治疗,多数人在12~36小时内获得充分适应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出现高原反应到底该不该吸氧,吸氧会不会产生依赖?
高原脑水肿、肺水肿开始时大多先有高原反应的表现,如果这时积极吸氧,改善症状并减少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的风险,您觉得吸氧是不是很应当呢?
目前认为:对于高原反应比较轻的,可以先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增加氧的摄入,或先采用白天间断吸氧、夜间睡眠时吸氧;但如果高原反应比较明显且身体虚弱,则建议积极吸氧,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吸氧。这样不仅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症状,还能获得良好的休息,保持体力,便于白天继续旅程。如果高原反应持续不缓解,一定要积极就医。
旅游时怎样才能减少高原缺氧呢?刚到高原的前几天要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最好从低海拔地区逐渐向高海拔地区过渡。如果出现高原反应,可采用白天间断吸氧,夜间睡眠时吸氧的方法去逐渐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不可强行前往更高海拔的地区。
两者都缺,高原上的氧气含量比普通地面上的要低,海拔越高的就越缺氧,再者是第一次去海拔高的人,由于适应普通地面的氧浓度,所以体内的血红蛋白就比较少了,假如去高原生活一定时间,那么血气会红润,原因就是血红蛋白增加的原因。
所以去登山的人,血红蛋白不可能一下增多,所以就只能提高氧的浓度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了,所以必要是要吸氧。
严重的需要吸氧
因为缺少血红蛋白,因此缺乏运输氧气能力 最后就是缺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