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早期科技还没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宇航员都是用袋子来解决问题,然后把用过的袋子放到空间站,再由其带回地球。后面发展到给宇航员使用尿布。
2、一位叫Cardon的美国人发明了一个专门用来帮助宇航员上厕所的机器,叫M-PATS。这个机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医用上的腹腔镜,在宇航服的裆部位置有个小口,这个小口就是用来排走人体排泄物的,而且把它放在裆部,不影响宇航员的正常活动。
宇航员把这个小机器通过衣服上的传送管送进衣服后,通过挤压充气泵,与之连接着的便盆就会被气体充的膨胀起来,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排泄了。
扩展资料
宇航员在太空睡觉的方法
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就算带着被子上天也盖不住——被子很快就飘走了,除非把被子紧紧地裹在身上。为了给航天员创造类似于在地面睡觉的感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航天员躺在床上睡。
国际空间站上就有专门用于放置床铺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与天花板之间,床上铺有褥子,褥子上有睡袋,睡袋上还有通气孔,每个航天员都有独立睡眠舱位,避免相互影响。有的航天员喜欢像大茧子一样完全钻进去,有人喜欢把两只手放在外面。有人不喜欢睡袋,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
睡觉时,航天员一定要将手臂放进睡袋里,把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同时由于在失重的环境中,睡眠中的人会有四肢脱离躯干的感觉。一名前苏联的宇航员就曾在朦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当成向自己漂来的"怪物",吓出一身冷汗。
在睡觉之前,航天员需要用一根带子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睡着之后,由于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会将航天员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内飘来飘去。
但也有航天员想享受一下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有意将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放松,只用一条绳子牵着,任其飘动,在睡觉中真正成了"夜游神"。为了研究太空中的睡眠情况,航天员们会在手腕戴着活动记录仪,并记录睡眠日记。
太空中的零重力环境下,
太空厕所的设计是能够在失重状态下使用的,也就是要将液体和固体围起来,不让它们随便飘浮。要用一种力来替代重力,使它们朝向预定的方向。
这种力就是空气的压力,更准确地讲是一种较弱的空气吸力。你可以感觉到空气的流动,但是抽气泵不很强,也不会伤人。
无论男性航天员或女性航天员,在小便时可以用小真空吸尘器和一个套囊,将尿液吸到一个尿收集袋中。
男性航天员的小便器是漏斗状的,女性航天员的小便器是在一个软管上接着一个特殊的橡皮容器,它可压在女性航天员的皮肤上。
在排大便时,需要有一个特制的真空泵和一个密封的座圈,将排泄物分离,收集到一个容器中。大腿的固定装置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大便时人坐在马桶座圈上不会飘走。
航天员在太空是怎么上厕所的,看完之后真的很人性化,为科学人员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