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人类活动
不同的地形对人类:概括下来大致是人们的耕作方式、聚落结构、具体生活习惯。
耕作方式——在平整土地上(主要是平原0-200m)一般采取大片、范围广的耕地,而面对相对破碎的平整地形(江南水乡那样的水网密布,土地相对破碎)采用小块、分片的耕地形态(还有很重要一点多为水田),崎岖的丘陵或山地上,只要坡度适宜就可以开垦梯田,扩大有效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
聚落结构——大江大河的三角洲这就不说了,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优点不少。另外,山区聚落沿着山谷条形、零散分布,或是集中于山区某一相对平整之处。在山区的人们在建房时还需注意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居山涧,择高而居。
具体生活习惯——大概就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
第2个问题
(1)河流运输的起点或终点
原因:这里是货物的集散中心,易发展为城市。如:江西的赣州。
(2)河流的交汇处
原因:这里人流货流大,易发展为城市。如重庆、武汉、天津。
(3)河口处
原因:这里人流货流也大,易发展为城市。如上海、广州。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1.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降低河水含沙量;;可以涵养水源,缩小河流 径流量的季节差别;可以降低汛期洪水的最大洪峰。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水含沙量增大;;进一步,造成河流平原地区的河道淤积加剧,河床抬升,加剧洪水危害;;会加剧河口淤积,改变河口陆地形状。
3.修建水库。改变库区一下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汛期的径流量减小,枯水期径流量增大)。
4.对弯曲河段进行裁弯取直,改变水系形态。
5.跨流域调水,改变径流量。
6.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会造成河水污染,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河滩地带进行农业生产,不利于行洪,加剧洪水灾害。
指的是河流的水文、水系等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不利),人类活动又如何影响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