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隧道相关

2025-04-03 08:54: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同期建成的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是我省公路主骨架路网中贯通陕西省南北中轴线的重要路段。工程建设以秦岭为界分为岭北、岭南两段,2004年2月开工建设。路线全长65.02公里(包括18.02公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里程为43.5公里,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对连通关中、陕南两个经济区,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加快商洛、安康两市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北段,穿越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后,止于商州市柞水县营盘镇,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南段。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是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世界双洞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国际领先的防灾救援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运营服务系统。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通风采用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隧道设置照明、通风、消防、通信、救援、交通安全控制、供配电、监控等八大系统。
隧道之最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创造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六项之最。
一、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二、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监理、自行管理,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
三、是目前世界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隧道共设置三座通风竖井,最大井深661米,最大竖井直径达11.5米,竖井下方均设大型地下风机厂房,工程规模和通风控制理论属国内首创,世界罕见,隧道通风竖井被形象地形容为地球上最大的“烟囱”。
四、拥有全世界高速公路隧道最完备的监控技术。隧道每125米设置一台视频监控摄像机,两洞共有摄像机288台,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摄像机安装最密集的隧道。每250米设置一台视频事件检测器和火灾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采用双系统全方位自动跟踪监控,并根据事件类型提供最有效的救援方案;设计水平世界领先,许多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
五、拥有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进的特殊灯光带,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道,从而消除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为亚洲首创。
六、首次创造性提出策略管理理论,并运用了首套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在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理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火灾、交通事故、养护等方面发生事件进行自动监测和管理,只要发生一个事件,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策略程序进行全方位联动指导,保证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超长的世界级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在项目设计、施工、科研、运营管理等方面缺少建设经验。为慎重决策,本项目成立了由孙钧、王梦恕、郑颖人、钱七虎等四位院士组成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专家委员会,对重大设计项目和设计标准进行把关和技术咨询。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会议,分别对项目设计、施工、科研工作中重大技术难题问题进行了咨询研究,有效地解决了通风、机电控制、防灾救援以及喷锚支护、人行横通道、行车横通道的设置等技术问题,为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依托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技术难点,在交通部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基金支持下,成立《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了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救援、监控、定额、环保、运营管理、信息等七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其中运营通风技术、防灾救援技术、监控技术已有多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相继应用到工程技术设计、建设管理和后续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整体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 邀请三家国外咨询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中国香港柏成公司、瑞士瓦特公司、挪威辛泰夫公司分别对运营通风、监控、防灾救援、供配电、照明、运营管理技术交流和咨询。
对国内外特长隧道进行调研。分别对日本、美国、奥地利、德国、挪威等欧美国家的特长隧道进行实地考察,从感性认识到专题研究,吸收了欧洲3起隧道大火灾经验教训,借鉴先进的控制模式、多种通风方式和照明方式等技术。

回答2:

同期建成的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是我省公路主骨架路网中贯通陕西省南北中轴线的重要路段。工程建设以秦岭为界分为岭北、岭南两段,2004年2月开工建设。路线全长65.02公里(包括18.02公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里程为43.5公里,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对连通关中、陕南两个经济区,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加快商洛、安康两市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北段,穿越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后,止于商州市柞水县营盘镇,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南段。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是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世界双洞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国际领先的防灾救援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运营服务系统。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通风采用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隧道设置照明、通风、消防、通信、救援、交通安全控制、供配电、监控等八大系统。
隧道之最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创造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六项之最。
一、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二、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监理、自行管理,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
三、是目前世界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隧道共设置三座通风竖井,最大井深661米,最大竖井直径达11.5米,竖井下方均设大型地下风机厂房,工程规模和通风控制理论属国内首创,世界罕见,隧道通风竖井被形象地形容为地球上最大的“烟囱”。
四、拥有全世界高速公路隧道最完备的监控技术。隧道每125米设置一台视频监控摄像机,两洞共有摄像机288台,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摄像机安装最密集的隧道。每250米设置一台视频事件检测器和火灾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采用双系统全方位自动跟踪监控,并根据事件类型提供最有效的救援方案;设计水平世界领先,许多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
五、拥有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进的特殊灯光带,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道,从而消除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为亚洲首创。
六、首次创造性提出策略管理理论,并运用了首套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在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理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火灾、交通事故、养护等方面发生事件进行自动监测和管理,只要发生一个事件,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策略程序进行全方位联动指导,保证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超长的世界级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在项目设计、施工、科研、运营管理等方面缺少建设经验。为慎重决策,本项目成立了由孙钧、王梦恕、郑颖人、钱七虎等四位院士组成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专家委员会,对重大设计项目和设计标准进行把关和技术咨询。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会议,分别对项目设计、施工、科研工作中重大技术难题问题进行了咨询研究,有效地解决了通风、机电控制、防灾救援以及喷锚支护、人行横通道、行车横通道的设置等技术问题,为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依托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技术难点,在交通部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基金支持下,成立《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了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救援、监控、定额、环保、运营管理、信息等七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其中运营通风技术、防灾救援技术、监控技术已有多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相继应用到工程技术设计、建设管理和后续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整体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 邀请三家国外咨询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中国香港柏成公司、瑞士瓦特公司、挪威辛泰夫公司分别对运营通风、监控、防灾救援、供配电、照明、运营管理技术交流和咨询。
对国内外特长隧道进行调研。分别对日本、美国、奥地利、德国、挪威等欧美国家的特长隧道进行实地考察,从感性认识到专题研究,吸收了欧洲3起隧道大火灾经验教训,借鉴先进的控制模式、多种通风方式和照明方式等技术。